北京女大學生情人節發起行為藝術反對伴侶暴力
2012年2月14日中午,三位女大學生志愿者身著帶有血跡的婚紗,妝扮成“受傷的新娘”出現在北京前門步行街。她們舉著“平等才和諧,暴力無特區”、“暴力在身邊,你依然沉默?!”等宣傳牌拍照和展示,在前門大街邊走邊高喊“打不是親,罵不是愛,不要暴力好好愛”、“愛,不是暴力的借口”的口號。同時,志愿者向路人散發反暴力的宣傳資料。這也是北京地區第一次在情人節開展反對對婦女的暴力的街頭行為藝術活動。
據此次行為藝術的發起人之一灰燼(化名)表示,自己也是伴侶暴力的受害者,這次“血染的婚紗、受傷的新娘”活動是受土耳其去年一次反暴力活動的啟發,希望能引起社會和公眾對伴侶暴力問題的重視。而選擇在情人節這一充滿浪漫愛氣息的節日舉行,也是為了提醒沉浸在滿是幸福甜蜜的愛中的人們,親密關系中可能也隱藏著暴力,婦女所受的暴力不止來自陌生人。
李麥子、灰燼、熊婧是三個女大學生,自大學以來,她們就關注并參與了許多與婦女權利和性別議題相關的事件。去年的李陽家暴事件讓她們意識到家庭、婚姻和親密關系并非暴力的避風港,今年情人節前夕,幾個年輕人聚在一起,她們不禁想到,要做一些事情,引起社會對伴侶暴力問題的關注,進而發起了此次活動。
聯合國人口基金的一份報告指出,在全球范圍,婦女最常經歷的暴力形式是親密關系暴力,即通常所說的家庭暴力或伴侶暴力,220%到75%的婦女一生中遭受過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情感虐待,20%-80%的婦女在遭受虐待后從未告訴過任何人。據有關數據統計,“全球平均每三個婦女至少有一人在一生中曾被一個親密伴侶毆打、強迫性行為、或其他虐待。” 原中國法學會反對家庭暴力網絡在浙江、甘肅和湖南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家庭暴力在普通人群中的發生率約為34.7%。另一項關于女同性戀群體家暴的調查發現:接受調查的女同性戀或雙性戀中約有40%的人遭受過來自原生家庭或是親密關系的身體暴力。可以說,對婦女的暴力廣泛存在,在婚姻和親密關系伴侶中亦不能幸免。
- 環球 E-weekly
- 特稿 worl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