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問題奧巴馬與以總理沒談攏 專家稱美動武得不償失
*** 觀察人士看法不一
一些美國分析人士認為,針對是否軍事打擊伊朗核設施,美以之間存在“紅線”差距,美國強調不允許伊朗獲得核武器,以色列則不允許伊朗獲得“制造核武的能力”。
一位以色列問題專家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時說,以色列很可能在2012年對伊朗核設施進行軍事打擊,以方掌握的情報顯示,大約再過9個月時間伊朗便可制造出第一顆原子彈,而且以方之前采取的一些延遲伊朗核計劃的行動如今已難以繼續下去。這位專家認為,對以色列來說,在美國11月總統大選之前都是打擊伊朗的“窗口期”,因為謀求競選連任的奧巴馬很難對以色列說“不”。
也有觀察者指出,雖然奧巴馬一再強調在防止伊朗擁有核武器問題上美國不排除采取包括軍事打擊在內的任何方案,但是于大選之年在石油充沛的波斯灣地區發動一場戰爭顯然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因此,即便美國國內那些親以色列團體不斷施壓,一些共和黨候選人不斷拿這個話題來煽動民眾的不滿,奧巴馬仍然不能輕易同意采取軍事打擊行動。
*** 專家稱動武不符合美國利益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愛德華?黑利日前撰文指出,無論是對于美國還是對于整個西方社會而言,與伊朗開戰都將得不償失。
首先,開戰的經濟后果將是“災難性的”。作為世界主要石油輸出國之一的伊朗一旦卷入戰爭,勢必引起國際油價飆升,這將給正在緩慢復蘇的全球經濟帶來致命性打擊。目前,美國的失業率依然居高不下,工業生產和房地產市場依然低迷;在歐洲情況則更為嚴重,歐元危機至今未能解決,投資者信心更是一蹶不振。
其次,軍事打擊將使伊朗政府“因禍得福”。即便美以發動的軍事打擊可以很順利地摧毀伊朗核設施,但這不足以迫使他們徹底放棄研制核武器的計劃,而且外來的軍事打擊很可能會在伊朗制造出一種“同仇敵愾”的氣氛,迫使伊朗人更加支持現在的政府,這一結果是美國、以色列及其西方盟友絕不愿看到的。
目前,美國和西方實施的經濟和外交制裁正在令伊朗“感受到疼痛”。伊朗貨幣里亞爾已嚴重貶值,物價上漲,食物匱乏,民眾的生活日漸艱難。伊朗政府內外已有很多人開始懷疑,繼續堅持核計劃是否代價過高,而反對派也正贏得越來越多的支持者。
最后,即便伊朗擁有了核武器,它也不太可能被應用到戰場上。在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曾一度處于戰爭邊緣,但雙方最終迫于核武器的“對等威懾”而沒能“大打出手”。對于伊朗而言,即便擁有了核武器,它也不敢主動進攻美國或以色列,因為對方的回擊一定會徹底打垮伊朗。
不過,對伊朗政策制定者而言,擁有了核武器依然是一項“無比偉大的成就”,因為對內它可以激發民眾的團結與支持,對外它可以有效地阻嚇敵國入侵,從而永遠保證自己的執政地位,這也正是他們堅持發展核項目的根本原因所在。
(來源:中國日報網 柳洪杰 編輯:劉純萍)
- 環球 E-weekly
- 特稿 worl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