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英國決賽精彩登場
3月的倫敦,乍暖還寒,但舉世聞名的大英博物館里卻熱鬧非凡。3月17日晚間,一場中英語言和文化的精彩碰撞在這里閃亮登場。
![]() |
當晚,2012年度“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英國區決賽拉開帷幕,10名從激烈的初賽、復賽中勝出的英國選手,通過主題演講、漢語常識以及中國國情和文化知識問答、中華才藝表演3個環節,全面展示了他們的漢語水平和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這些土生土長的英國大學生,漢語水平都相當出類拔萃,不僅有流利的漢語表達能力,還了解中國國情和文化。他們在中文的抑揚頓挫中表達著對中國古老文化、當今社會發展的理解和領悟,他們帶來的才藝表演更是震撼了評委和現場的觀眾。
威斯敏斯特大學的龍斌同學對中國的俠義精神頗有研究,他秀出的拳腳功夫和劍術讓人眼前一亮。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邱傲文同學在去中國的時候迷上了云南傳統樂器葫蘆絲,他給評委和觀眾帶來了葫蘆絲演奏的《瑤族舞曲》,難度之高,令人驚嘆。
![]() |
來自諾丁漢大學的昊忠燁的才藝表演也頗有特點,當他將一連串中國流行歌曲“串燒”在一起,邊彈吉他邊演唱的時候,完全點燃了全場的氣氛,贏得了觀眾連聲歡呼。現場的不少觀眾都感嘆說,英國大學生的漢語真的說得太棒了!
由于選手們的表現都很精彩,最終,評判團經過艱難的評審做出決定:邱傲文獲得特等獎,同樣來自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梁悅信獲得一等獎,他們將代表英國賽區前往中國參加總決賽。
在歐洲,英國一直是漢語推廣的領頭羊。歷年來漢語橋英國賽區選手也是成績斐然。2010年,英國選手蔣思哲不負重望,技壓群雄,獲得第九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決賽特等獎,曾在北京舉行的全球孔子學院大會上作為代表發表講話。他目前正在清華攻讀博士學位。
2011年,英國選手再接再厲,前往中國參加復賽的選手全部進入決賽:董鵬德摘得一等獎及最佳風采獎,田原皓獲二等獎及最佳網絡人氣獎,大米獲二等獎,羅斌捧得三等獎——選手們的“全面開花”成為英國漢語學習熱潮的一個縮影。
為什么英國參賽選手的漢語水平如此高?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此次比賽的致辭中說,他認為,三個有主要原因:一是學習漢語的年輕人基數大。二是英國社會各界支持漢語學習。三是中英雙方通力合作,不斷提升漢語教學水平。
據統計,近600所英國中小學開設了漢語課程,部分學校甚至將漢語列入了必修課。在大學層面,54所英國大學開始開設中文課程,85所大學設有中國研究相關專業。中英合辦了19所孔子學院和60間孔子課堂,居歐洲之首,遍布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
“隨著中國的發展,無論英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需要更頻繁地與中國打交道,需要更大地利用中國發展的機會,需要更多的精通漢語的人才。”劉大使說。
一年一度的“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誕生于2002年,由國家漢辦主辦,參賽選手均是母語為非漢語的外國國籍者,是世界各國學習中文的大學生展示漢語水平和中國文化知識及才藝的大型國際性賽事,旨在弘揚中國優秀文化,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的了解和認識,推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
隨著賽事的不斷進行,漢語學習的熱潮和精彩也在繼續。
(中國日報駐英國記者 張春燕)
- 環球 E-weekly
- 特稿 worl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