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法國圖盧茲血案能震驚多久?
在當地時間3月19日上午8點15分左右,法國上加龍省圖盧茲市發生一起針對猶太人的兇殺大案,一名騎摩托車的兇手在當地猶太中學門前打死30歲教師喬納桑.桑德勒(Jonathan Sandler)和他兩個兒子、5歲的加布里埃爾和4歲的阿里耶(Gabriel et Arieh),然后沖進校園,打死校長女兒、7歲的米利亞姆.蒙索內哥(Myriam Monsonego)后揚長而去。
這是繼1982年巴黎羅西耶大街(Rue des Rosiers)兇殺案(6死22傷)后,法國本土最嚴重的一次針對猶太人的殺戮事件,其發生在光天化日之下,且4名受害者中3名為兒童,令舉國震驚,法國內政部長克勞德.蓋昂驚呼,這次事件是“野蠻的極致”。
事發后各方對兇手背景描述不一。圖盧茲負責安全的副市長、曾當過35年警官的讓-皮埃爾.阿夫林認為,案件可能是“孤立事件”,兇手“或許精神有問題”,但更多消息顯示,這不是孤立的兇殺案。
法國國營電視二臺援引法國內政部的消息稱,警方發現兇手使用了兩支口徑分別為9毫米和11.43毫米的手槍,其中后一支曾分別在3月11日圖盧茲、3月15日蒙托邦兩起襲擊法國士兵案件中使用過,在3·11事件中,1名法國傘兵在圖盧茲大街上被摩托殺手開槍打死,而3·15事件中,3名傘兵在蒙托邦一個取款機前取錢時遭摩托槍手突襲,造成2死1傷,所有被害士兵都有少數族裔背景。盡管內政部宣稱,已在攝像頭中找到兇嫌模糊圖像,但三起兇殺案中兇手均戴著摩托頭盔,面部幾乎被完全遮掩,妨礙了辨認工作,一名女性目擊者稱,兇嫌“中等粗壯身材,左臉頰有疤痕或紋身”,但真實性有待確認。
近年來由于法國經濟不景氣,失業率和犯罪率上升,一些政治勢力和團體將矛頭對準外來移民,政府也推出過一系列針對外來移民的限制措施,如清理和遣返北非、西非及亞洲非法移民,以及驅逐進入法國的羅姆人(吉普賽人)等等,在法國政壇,針對少數族裔和移民的歧視性言論時有所聞,而相反的言論卻顯得低沉。
此次在一周內接連發生3起針對少數族裔的暴力案,令法國社會和政壇感到震撼,3月19日當晚,巴黎3區猶太教堂舉行悼念儀式,左右翼政要薩科齊、奧朗德、菲永、羅亞爾、若斯潘等聯袂出席,當晚4500名法國人(其中多數為年輕人)在共和國廣場舉行示威和悼念,呼吁“法蘭西的團結”,要求摒棄種族主義和族群對抗。這種久違的、明確反對種族歧視的呼聲,或許會在一定程度上扭轉法國社會族群割裂和排斥異己的傾向。
盡管以色列和一些猶太團體試圖將事件解讀為“反猶”,但多數法國輿論對此不以為然,正如《論壇報》文章所指出的,如果3起兇案的確系一人所為,那么何以解釋兩起傘兵被殺案的4名受害者卻來自北非和西印度群島,其中3人為穆斯林,并都屬于曾派駐阿富汗戰場的傘兵17團?內政部方面也指出,新納粹組織和極右翼極端勢力,以及“國際恐怖主義”都是調查重點。
此次連環兇殺案發生在法國大選前夕,但從目前情況看,各派候選人均表現克制,不約而同宣布暫停競選活動,總統薩科齊、外長朱佩和左翼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均表示“此事和選舉無關”、“不要讓選舉政治介入”。
正如一些輿論所指出的,法國政治主流——右翼執政黨和左翼社會黨,在此事上都有難言之隱。前者如前所述,曾為爭取極右翼選民推出過一系列針對移民的措施,此時“大聲說話”多有不便;后者原本一貫帶有族裔包容、寬容移民的色彩,但近年來惟恐選票流失,而在這些話題上與時俯仰,不敢多說話,此時若站出來大聲疾呼,弄不好會被譏為“投機取巧”,搞得適得其反。
而一些非主流的深左、極右政黨同樣各有難言之隱,順水推舟地達成“悲痛日休戰”,顯然是各方心照不宣的最保險應對。更何況,法國選民目前最關心的,仍然是利害攸關的失業率和購買力兩大問題,而圖盧茲血案對選情的影響,恐怕也只能是“親戚尚余悲,他人或已歌”了。
當然,震撼社會的非常事件,負主要責任的總是政府,如今離大選投票不過一個月時間,能否在這一個月里找到兇嫌,對薩科齊而言至關重要。
(來源: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特約評論員 陶短房 編輯:劉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