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日常飲水指南》在京發(fā)布 指導民眾科學飲用健康好水
3
月22日正值第二十屆“世界水日”,3月22日至3月28日是第25屆“中國水周”,國家發(fā)改委公眾營養(yǎng)與發(fā)展中心水產業(yè)委員會聯(lián)合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在京舉辦了第十屆中國飲用水高層論壇,并發(fā)布了《中國居民日常飲水指南》和“中國居民日常飲水分級指南圖”(以下簡稱《指南》),以指導民眾科學飲用健康好水。據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所長、中國權威水營養(yǎng)專家李復興教授說,《中國居民日常飲水指南》是國內首份科學、全面的日常飲水指南。作為《指南》的核心,“中國居民日常飲水分級指南圖”以水源為標準對飲用水進行分級,被譽為“中國居民膳食寶塔”的飲水版。
“中國居民日常飲水分級指南圖”以水源地為核心標準,將日常飲用水分為四級,包括高海拔雪山礦泉水、天然礦泉水、江河湖泊水及自來水。其中多加寶集團出品的昆侖山高海拔雪山礦泉水等天然雪山、冰川礦泉水因地處高山雪川,水源珍稀且無污染,礦物質含量豐富均衡,滿足優(yōu)質飲水的品質需求,被列為一級健康好水。
“水源決定水質,水質決定生命質量。‘中國居民日常飲水分級指南圖’以水源地為依據,對日常飲用水進行分級,清晰直觀地告訴消費者什么是好水、如何健康飲水。而《指南》關鍵是指明了水質的不同,如自來水、天然水、純凈水等四級和三級水滿足生理需求,普通礦泉水等二級水滿足生活需求,而一級好水滿足生命質量需求。”作為《指南》的主筆,中國保護健康協(xié)會健康飲用水專業(yè)委員會主任趙飛虹就指南的核心部分——“中國居民日常飲水分級指南圖”做出闡釋。
出席本次論壇的日韓水專家對《指南》的出臺表示高度認可。水行業(yè)專家日本江川芳信表示,水源決定水質。在國際上,一流好水都是有著嚴苛的水源地標準的,且非常注重水源地保護,并且,“好水源”可遇不可求。北緯36度到46度之間的世界黃金水源帶,世界上80%的好水產于此。
“中國的好水源地則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qū),西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小、污染少,而且從水源選取角度講,地理、地質環(huán)境都很優(yōu)越,”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huán)境地質研究所安可士研究員說。
“業(yè)內人士都知道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肯定不可能提供優(yōu)勢水源。”
以曾獲得國家發(fā)改委公眾營養(yǎng)與發(fā)展中心授予的“黃金水源地”稱號、中國首家榮膺伯克利斯普林斯國際品水大賽“世界好水金獎”的昆侖山礦泉水為例,其水源取自地處世界黃金水源帶的玉珠峰,海拔高達6178米,水質珍稀無污染,且獨特地質地貌,使得水經歷地下50年的循環(huán),二次擠壓涌出地面,礦物質含量豐富均衡,符合人體所需。昆侖山還采用最先進的德國克朗斯設備,在高度清潔的條件下實現吹瓶、灌裝、封蓋一體化設計,實現原地灌裝以確保昆侖山的黃金品質得以保存。
“水是重要的營養(yǎng)素,好水對人體的健康影響非常之大。高品質礦泉水已經成為歐洲國家日常飲水的第一選擇,不僅代表著健康,同時也是品質生活的象征。”李復興教授曾提出“水盲”比“文盲”更可怕。中國不缺少好水,缺少的是飲水知識。在2011年《中國水與生命質量認知調查報告》中,超八成國人對于飲用水種類區(qū)分模糊,不重視水質,不懂如何選擇好水。李教授感慨,目前新富人群,熱衷于高爾夫、網球等高端運動,崇尚健康養(yǎng)生的生活方式,卻忽略了水質。
“葡萄酒不是天天喝,好水卻一天也不能少”,這是國際飲水觀,然而在我國,飲水僅僅作為解渴手段。在意大利,人均天然礦泉水的消費量為170升/年,位于世界之首,而我國僅為2升左右,只有意大利的1/80。國人飲水觀念落后于歐美至少30年。據記者了解,當一個地方的人均GDP達到2000-3000美元時,公眾對健康及生命質量的要求將全面提高,消費天然礦泉水的需求將快速增長。中國目前的人均GDP已經達到這個標準,中國飲用水消費升級迫在眉睫。而縮小這一差距,提升居民的飲水觀念,促進好水消費升級,也正是《指南》發(fā)布的初衷。
(來源:中國日報 劉志華 編輯:陳璐)
- 環(huán)球 E-weekly
- 特稿 worl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