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出口市場下半年情況堪憂
上半年,歐盟拱手讓出中國最大出口市場的地位,美國取而代之,而對中國的出口企業來講,隨著歐債危機惡化,煎熬的日子才剛開始。
對于廣東增城石灘鎮新世界百貨的老板林秀梅來說,生意越來越難了。
“周邊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裁員、關門歇業,來這里買東西的人非常少,對我們店影響太大了,幾乎維持不了,不夠錢拿貨,不夠錢周轉,”她說。
石灘鎮距離廣州大約兩小時車程, 鎮上聚集了眾多出口企業, 而新世界百貨林老板的煩惱直接來源于鎮上出口企業的困境。
隨著歐債危機的深化,中國的制造商和出口企業明顯感覺到歐盟市場的大幅萎縮。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市場萎縮使中國企業不得不削減成本或者停業倒閉。而更為嚴重的是,歐盟市場的情況依然在惡化。
廣東蘋果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做皮革生意的民營企業,副總經理曾紅武說上半年來自歐洲客戶的訂單同比下降了20%,而歐盟是該公司最大的出口市場,占了近70%的出口額。
“所有的消息都不好,訂單少了,人民幣升值,成本上升,全球的經濟形勢惡化,我們的利潤也就變薄了,”他說。
“如果國內外的形勢一直這樣下去,那我頂多還能撐個三五年就得結束皮革外貿業務。”
自2011年8月之后,中國對歐盟出口增長速度一直在下滑。除2月和5月份之外,上半年對歐盟出口都是負增長。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9544億美元,同比增長9.2%。對歐盟出口1631億美元,同比微降0.8%,同期對美國出口1653億美元,同比增長13.6%。
前六個月,美國取代歐盟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這也是2006年來的首次。而中國對歐盟的出口占了中國出口總量的17.1%,而2010年這一份額還高達20%。
對于下半年歐盟市場的前景,國內的企業和專家似乎都不太樂觀。
“從上半年的形勢來看,中國對歐盟出口下降的非常厲害。如果歐盟經濟以及世界經濟在下半年不出現好的勢頭,那么中歐雙邊貿易在下半年將會低谷徘徊。下半年不排除對歐出口恢復增長的可能,但是任務非常艱巨,”商務部貿研院歐洲研究部專家姚玲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
相關報道
- 環球 E-weekly
- 特稿 worl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