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斥電商價格戰五宗罪:虛漲煙霧彈滿天飛
在昨天各大電商的促銷口號吼得震天響的同時,消費者則感到迷茫甚至憤怒:為什么大批商品的價格在一夜之間坐上過山車、暴漲暴跌?為什么家電的價格前后臺不一致、剛下單就回漲?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來自一淘的實時監控數據顯示,在昨天參與混戰的六大電商、共11.7萬余件大家電商品中,實際降價只有5000多件,總占比僅4.2%。
為什么大批商品價格一夜之間暴漲暴跌?
網友@Halfdevil發布微博稱,他在一個月前在一家電商購買了一款KFR-26W型號的格力空調,花費2819元;而今天卻標價3340元,還標示“已優惠300元”。
為什么家電價格前后臺不一致、剛下單就回漲?
網友@挑燈看劍1982表示,以三星彩電 PS51E450A1為例,標價4188元,下單變成4698元。
為什么網友還沒下手秒殺,商品狀態就“缺貨”?
多位網友發現,在這場所謂的“你低我更低”口水大戰中,當蘇寧把價格改為1元,京東迅速改為0元,并把商品設為“缺貨”。蘇寧馬上也改為“缺貨”。記者實際體驗發現,以在空調類比價排行榜中位列前兩位的GREE/格力72LW/(72568)FNCG-3 3匹立柜式冷暖空調及大金FVXB360LC-W 2.5匹立柜式冷暖空調為例,除易迅外,庫巴、京東、蘇寧三家通通缺貨,而在電視、冰箱等榜單中,記者也發現超過半數的商品出現缺貨情況。難怪有網友會表示,“網頁打不開,即使打開了也缺貨,洗洗睡吧!”
為什么打完折扣,商品價格還是跟前幾天一樣?
來自一淘網的數據顯示,幾大巨頭幾乎都連夜上調商品價格。京東在15日零點調價商品數為195種,占比1.22%,總金額達114147元,調價商品平均幅度為19.54%;庫巴緊隨其后,其調價商品平均幅度為10.54%;而國美、當當、蘇寧和易訊的調價商品平均幅度為6%—9%。
“京東商城的一款松下液晶智能3D網絡電視在13、14日零點都是12999元,但在15日零點一夜之間變為了20999元。”一淘的數據監控人員稱,這在業內已是慣用貓膩。
全網最低!史無前例!價格屠夫!零利風暴!在這些震耳欲聾的口號中,真正降價的商品究竟有多少?答案低得令人沮喪:僅4.2%。
一淘網價格顯示,8月15日當天共監測全網6大B2C商家網購大家電商品11.7萬余件。其中僅有5000多件商品價格有所下降,總占比僅4.2%。在宣布參加價格戰的商家中,國美電器官網的降價商品比例達到了16.6%,其他各家均更低。
為什么很多商品“一小時一個價”?
京東商城的夏普 (SHARP)LCD-32LX330A 32英寸高清液晶電視的價格從2699元上升至4099元,但在15日9點以后,這個商品開始價格又從4099降至2399,隨后又再次下降至 2288元,然后又漲到4099,來來回回這個商品在短短4個小時里價格就變化了四五次。 據了解,在15日當天的價格戰中,有超過2000件商品當天的平均價格變化次數超過5次,令茫然的消費者眼花繚亂。
值得注意的是,昨天下午,易迅網CEO卜廣齊在一個半小時內連發3條微博,痛斥這場價格戰為一場營銷騙局。 “京東和蘇寧易購上相同產品很少,消費者根本無法比價。”
卜廣齊透露,各家喊出的所謂“零毛利”其實就是噱頭。 “比如一臺彩電進貨價1000元,電商賣1100元,但除了100元的利潤外,廠商會按行業規則返給電商進貨價的5到7個點。即便后者以進價1000元銷售,依然可以賺70元。”
【分析】 誰先認輸?犧牲者或已不遠
在這場瘋狂的燒錢競賽背后,京東和美蘇圖的究竟是什么?
卜廣齊毫不客氣地質疑稱,從本質來看,這次的炒作完全是營銷騙局,是“京東和蘇寧在資本市場上相互攻擊對方無法順利融資的行為”。
但更多的業者對這樣的玩法感到厭倦。 “道理很簡單,這樣畸形拼價的結果無論誰勝誰負,長期看會消滅競爭而不是促進競爭,而任何消滅競爭的可能都是消費者應該警惕的。 ”易凱資本CEO王冉說。
“揚言更猛烈價格戰的電商不過是推廣的噱頭。我推測的理由是多數電商資本金快燒光了,而靠商家和供應商的錢支撐巨虧是危險的游戲,一場商家和供應商的擠兌就令企業瞬間破產。 ”李國慶幾天前公開向媒體表示,他不看好任何一家競爭對手能靠燒錢撐到最后。
請假“搶”家電碰壁看中的大多“沒貨”
昨天,京東與蘇寧之間的“價格戰”打響。然而記者從不少“守候”準備血拼的市民處獲悉,“價格戰”如同一場煙霧彈,網友對這種行為非常反感,不僅指責電商“出爾反爾”,甚至有人喊出了 “抵制京東”的口號。
“等了一上午我明白了,自己被徹底忽悠了。”家住永泰路的市民葉華很郁悶:原本計劃好趁京東和蘇寧打“價格戰”購入多款大家電,結果看中的好幾款都顯示“沒貨”。今年27歲的葉華準備11月結婚,房子正在裝修,原本近期準備采購家電的他聽說京東和蘇寧打起 “價格戰”,特意做足準備“搶”家電:“單位不能上購物網站,我還請了一天假呆在家里買東西。 ”
之前,葉華還專門前往幾家電器賣場看了自己想要的家電型號,抄了價格,在網銀里充足錢,然而等他上網準備“坐收漁翁之利”時,卻發現自己想要的幾款商品價格相差并不大,且大多數都顯示“無貨”。從葉華發給記者的多個鏈接發現,蘇寧的價格略低于京東,但相差僅幾元錢,還有多款商品價格相同。如一款索尼32英寸高清LED液晶電視,兩家網站叫價都是3522元,均享受250元的節能補貼,不過記者發現,兩家網站商品均處于“缺貨”狀態。“浪費一天,一件沒買到,被兩個商家白相了一次。”葉華對于自己請假的行為頗為懊惱。
記者昨天走訪部分市民還發現,原本看似“受益方”的消費者卻表示愿做“和事佬”,希望這些電商之間不要打價格戰。“家用電器畢竟不是一次性消費品,品質要好,售后服務要好,哪怕貴幾百元也值得的。 ”記者在成山路上一家蘇寧電器遇到市民蔣新蘭,她認為電商之間打價格戰,不斷壓低成本,商家只會從售后服務和商品質量上把錢賺回,最終吃虧的還是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