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事安排看,側重于專業化和平衡化。內閣中多名關鍵閣員都是經驗豐富、歷任各項要職的“老江湖”,尤以在經濟、金融領域和日美關系層面經驗豐富的人士居多,這顯然是現實的需要。民主黨之所以失利,內外交困、失信于民是關鍵,而日本內政最大的癥結是經濟低迷,衰退持續不減,外交最重要的依托,則是日美同盟關系。如此安排,顯然煞費苦心。
閣員中有多名強硬派人士,如曾在“谷歌地圖事件”中逼迫對方刪去釣魚島中方地名標注的防衛相小野寺五典,以及石原伸晃等。這表明在對待鄰國、尤其中日主權爭端方面,日本仍將持強硬立場。事實上這種拒絕在主權爭議中讓步、甚至拒絕承認存在主權爭議的立場,是日本戰后每一個執政黨、每一任內閣的既定政策和表現,只不過在表達方面有的隱忍有的囂張、有的突出有的模糊罷了,因此不存在“鷹派上臺”、“政策轉硬”的說法——在這方面日本主流政黨、政客,幾乎都可算是“鷹派”。
和民主黨相比,自民黨內因歷史積淀,“知華”人士較多,此次內閣中盡管沒有明顯的“知華”人士,但中國與自民黨之間的溝通渠道向來更多、更通暢。岸田文雄在外務方面是新人,沒有歷史包袱,這對于和中國等鄰國打這種棘手交道,未必純是壞事。岸田文雄和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同屬一個派系,卻一柔一剛,也有利于安倍靈活展現外交姿態——僅僅是姿態,原則問題日本是不會“靈活”的。
從當選后至組閣一段時間的表現,以及內閣人士安排可推斷,安倍所希望的中日關系是既不至于“出事”、又不至于“熱乎”的關系。在主權問題上,安倍不會退讓,但也不想和中國真的打起來;在經貿方面則會盡力恢復到“經熱”狀態,在一系列歷史問題上,則會審時度勢,右翼不滿時便“民族”一些,中方反彈強烈時便“國際”一下。
新內閣最大的問題是“能人”太多,派閥關系復雜。閣員中擔任過首相、黨總裁、黨干事長的有多名,還有的閣員間存在嚴重的政治分歧或積怨(如谷垣禎一和石原伸晃就有嚴重矛盾,宏池會和友鄰會的關系則更微妙)。安倍2006年下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心腹之亂”,其對強勢閣員的控制能力素來令人放心不下,此次內閣中藏龍臥虎,較上次有過之而無不及,用得好自然如虎添翼,倘拿捏不住,可就是自找麻煩了。
(來源: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特約評論員 陶短房 編輯: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