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法院辦公大樓外景(陳姝 攝)
中國日報網訊 2007年黨的十七大提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要求“健全訴訟服務機構,加強訴訟引導、訴前調解、風險告知、訴訟救助、案件查詢、訴訟材料收轉、信訪接待、文書查閱等工作,切實方便人民群眾訴訟。”五年過去了,這項改革措施進展如何,人民法院的立案訴訟服務工作發生了哪些改變,人民群眾的反映怎么樣?帶著這些問題,9月7日中國日報網記者實地走訪了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法院。
記者進入立案大廳時,看到大型LED屏幕上全天候滾動播放《民商事案件訴訟指南》、《訴訟費用繳納辦法》等常見訴訟指南的PPT。新型智能電子查詢機的引入,則更進一步方便了人民群眾的公開評價和監督,當事人可自主查詢法院基本情況、院領導聯系方式、立案信息、案件審理進展、常用法規、訴訟須知等基礎信息。針對特殊群體該院還設有立案綠色通道,對涉及農民工維權及老弱病殘孕的案件優先辦理。
一站式貼心服務
走進該院寬敞明亮的訴訟服務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長方形的導訴臺,導訴臺上列有常用藥品、老花鏡、全國地址郵編名錄等便民用具,兩名導訴員正耐心接待來院群眾。據悉,該院訴訟服務中心每天接待來院群眾400余人次。
在“材料收轉”窗口,記者遇到了來院補交證據材料的律師王某。他說:“以前我們來法院補交材料,必須與承辦法官或其他助理工作人員溝通好,否則經常會因為他們在忙于開庭而找不到人。但現在不同了,我們只需要來訴訟服務中心,由工作人員轉交即可,省去了很多麻煩。”
為更進一步站在當事人的角度,真正踐行便民、利民、親民服務理念,該院還特別設置了花園式等候區,微型便民店,文書自助寫作臺,第三方服務平臺等設施,整個訴訟服務中心營造出一種安靜祥和、溫馨便民的輕松氛圍。
檔案管理和查詢電子化
“建立健全訴訟服務機制,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談到下一步的改革方向,王佳舟副院長直言不諱,“人民群眾特別是當事人最關心的,還是案件審判運行是否順暢,處理程序和結果是否公正。下一步的改革工作中,我們就是要把立案窗口服務與審判運行機制有效對接起來,使得前后臺分工協作更加合理,更加公開,更加規范。比如我們正在投入研發一套案件管理軟件,盡可能實現前后臺事項辦理流轉的電子平臺化。”
記者采訪了正在辦案的一對夫妻,他們用身份證就可以自行查詢案件的辦理進度和自己的辦案記錄。在問到對武侯區法院的辦案處理服務時,夫妻倆不約而同的說:“硬件設備非常好,非常方便!法院人員的態度也很好,處理速度也快多了!” 該院黨組書記、院長唐衛說:“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還將全面對接相關司法改革舉措,力求提供更陽光、更規范、更便民的立案訴訟服務,更好地展現模范法院的公正為民情懷!”(記者:陳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