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產(chǎn)經(jīng)新聞》1月9日報道】題:韓國更重視中國而非日本(記者黑田勝弘發(fā)自首爾)
在韓國的樸槿惠政權(quán)啟動之前,日本和中國在首爾展開了外交戰(zhàn)。日本上周派遣日韓議員聯(lián)盟干事長額賀福志郎(前財務大臣)作為安倍晉三首相的特使訪韓,中國也在9日
派外交部副部長張志軍以特使身份訪問首爾。
雖然日中兩國都在拼命拉攏韓國的新政權(quán),但近來韓國明顯傾向中國,形勢對日本來說可謂相當嚴峻。
最能反映韓國傾向中國而非日本的是樸槿惠當選總統(tǒng)后與各國大使的面談。過去的歷任當選者在與美國大使會面后,必定會會見日本大使。但這次中國大使首次排在第二,日本大使降至第三。
這反映出中國在該地區(qū)影響力的增大,但由于韓國是第一次這樣做,因此對于日本來說是一次很大的沖擊。
日本大使館人員抱怨說:“當選之后,是日本最先送上了花環(huán)和賀詞。”首爾的外交人士甚至這樣評價說:“這或許是19世紀末的日清(甲午)戰(zhàn)爭以來,日本首次在韓國落于中國之后。”
關于引渡在靖國神社縱火的中國嫌疑人的問題,韓國也拒絕了引渡至日本的要求,而是將其送還中國。中國無視法治,采取了“反日無罪”的立場,韓國對此毫無保留地加以接受。
首爾的外交人士指出:“韓國方面或許認為日本抱怨幾句不要緊,但是得罪了中國,損失就大了。雖然是法院作出的決定,但卻反映了最近韓國的對日和對華姿態(tài)。”
以往無論是在正式還是非正式場合,韓國在提到主要國家的國名時,排名順序始終是“美國、日本、中國、俄羅斯”,但最近很多場合是按照“美國、中國、日本”的順序。過去經(jīng)常聽到“傳統(tǒng)友邦———日本”這樣的提法,而今則很難聽到。
中國的經(jīng)濟規(guī)模在2011年超過了日本,而韓國的這種傾向也從那時起越來越明顯。媒體和有識之士經(jīng)常議論的一個話題是G2(兩國集團),意指領導世界的是“美中兩個大國”,雖然國際上對此并不完全認同,但韓國人在談論國際形勢時總是將G2掛在嘴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