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1月11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內閣會議決定的緊急經濟對策召開了記者會。在記者會上,安倍稱,“堅決保護海洋與領土的姿態沒有絲毫改變,在此問題上將沒有與中方談判的余地”。他同時還表示,“希望返回戰略互惠關系的立足點,改善日中關系”。
安倍還就記者的相關提問,對其近期將出訪東盟等外交動作的目的進行了闡述。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防衛省官員10日透露,日本航空自衛隊當天中午時分發現數架中國的戰斗機進入了東海上空日本所謂的“防空識別區”,日本航空自衛隊派出了那霸基地F-15戰斗機緊急升空應對。文章稱,中方飛機不久后駛出了該區域,并未進入“日本領空,進入防空識別區的中國戰斗機有J-7及J-10等。
日本《每日新聞》文章則稱,據相關人士透露,日本自衛隊通過雷達發現了中國的飛機于當地時間10日下午2點左右,分成2到4駕一組總計三次進入了日本所謂的防空識別圈,日本自衛隊派出戰斗機緊急升空進行應對。
此外,日本時事通信社文章認為,這是中國主張對釣魚島擁有主權的示威活動,日本防衛省認為“這并不屬于異常事例”,并未進行正式公開。另一方面,《產經新聞》、TBS電視臺等媒體的報道則指出,這是首次確認到中國戰斗機進入日本所謂的“防空識別圈”,目前日本防衛省等部門正在加強警戒。
“防空識別區”是一國根據自己的空中防御需要劃定的一個空中預警范圍。通常情況下,以該國的戰略預警機和預警雷達所能覆蓋的最遠端作為“防空識別區”的界限,它比領空和專屬經濟區的范圍要大得多,根本不屬于國際法中的主權范疇。一般來說,設置“防空識別區”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國籍不明的飛機侵犯主權國領空,提示或警告進入“防空識別區”的他國軍機不要誤入或闖入主權國領空。
相關專家曾指出,日本所謂的“防空識別區”是其單方面劃出的一片區域,并沒有國際法上的依據,對中國來說,并不存在任何約束力,中國也從來不承認日本所謂的“防空識別區”。日本共同社10日發表的文章則指出,“防空識別區”是各國為防止其他國家侵犯領空而自行設定的區域,而在東海上空,日本的“防空識別區”則越過了日本單方面所提出的“日中兩國的中間線”。
(來源:國際在線 編輯:王琦琛)
>>延伸閱讀:
日本數架F-15戰機1月10日緊急升空應對進入日本“防空識別區”的中國“殲-10”戰機編隊,再次提升了中日對抗的烈度。 [詳細]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月8日在北京表示,中國海監船只在釣魚島海域進行巡航,是對該海域行使管轄權的正常公務活動。中方不接受日方所提抗議和交涉。[詳細]
應中國學術團體邀請,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將于15至18日訪問北京等地。在日中關系因釣魚島問題而惡化的背景下,他希望與中國政要舉行會談,以幫助改善兩國關系。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