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總經理楊華在位于北京的集團公司總部宣布,中國最大的一筆海外收購——中海油集團收購加拿大石油公司尼克森于北京時間今天上午6點在加拿大卡爾加里市正式完成交割。這一交易涉及資金151億美元,加上中海油還將承擔尼克森43億美元債務,收購總價高達194億美元。
“收購尼克森符合中海油長期的規劃,”楊總說。“這次收購將使中海油首次進入全球非常重要的一個油氣市場——北海。”
公司表示,通過收購,中海油探明儲量將增加約30%,產量將增加20%。中海油將戰略性進入海上油氣富集盆地英國北海和新興頁巖氣盆地加拿大Horn River,公司的資產組合更加多樣化,同時鞏固其在加拿大油砂、墨西哥灣和尼日利亞海上地區的現有地位。
在經營方面,此次收購也為中海油在北美和中美的業務提供了平臺,他說。
Kevin Reinhart,去年一月上任的尼克森首席執行官將繼續負責尼克森的各項管理工作。中海油首席執行官李凡榮將出任尼克森新董事會主席。
未來三到五個月,將是收購交割之后財務、業務等整合的過程,之后還會有數年的時間慢慢達到價值理念的認同,楊華這樣表述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之后和當地融合的難題。
“并購之后的整合是創造價值的關鍵,”他如是說。
從2006年12月起,中海油就開始密切關注尼克森公司。這場收購是戰略驅動和長期跟蹤后理性的出手。
楊華笑言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每天早上打開電腦,首先要做的事便是關注在多倫多和紐約兩地上市的尼克森的股票,以尋找合適的時機。
“難度在于把握時機和價格的驅動,”他說。“全球的金融危機是一件壞事,但是對收購方來說可能是一件好事。”
繼中海油于2012年7月宣布將收購總部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的尼克森公司之后長達7個多月的時間里,整個過程一波三折。
加拿大工業部8月底啟動對這項收購案的審批程序,但隨后兩度延長期限,直到去年12月7日才通過審批。
此外,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批時間也比預期的要長,在第一階段75天審批期結束后,委員會曾要求中海油撤回并重新提交審批材料,直到今年2月12日,中海油才最終拿到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批準令。
由于中海油的國有性質,在加拿大也引起了對中國國有企業收購海外重要戰略資源的反對和質疑,對此,楊華說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的斗爭從來都有,是在在每個國家的程度不同而已。
“然而,未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中國將會有更多的海外收購這一趨勢將不會改變。”
(中國日報網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