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將于本月26日舉行,然而,近期東亞和亞太地區局勢的演變發展卻使得三國經貿合作的前景變得黯淡。
首先,直至今日,中日圍繞著釣魚島的爭斗遲遲看不到能夠從根本上緩解的跡象,深深的戰略互疑正在影響兩國的決策層。即將開始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處在中日“戰略競爭”的巨大陰影之中。中日釣魚島之爭,表面是雙方的面子之爭,其根源實則是中日關系中的結構性矛盾正在凸顯。日本不能接受一個處于崛起進程中的,越來越“強硬”的中國,中國也很難理解日本尋求做一個“正常”國家的路徑和方式。中國和日本都已開始新一輪強軍建設進程,各自的外交部門也接連對外發出了刺耳的聲音。在一場艱苦的角力中,中日雙方似乎正在比拼戰略意志和戰略耐心的持久程度。中日兩國民眾相互間的好感度不斷降低,上升中的民族主義情緒更使得雙方難以輕言后退。缺乏足夠誠意和信任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注定只能是一次不解決任何實質性問題的party。
其次,華盛頓力推的TPP進程正在沖擊著中日韓合作,中日韓合作的離心力正在加強,在2012年選舉前夕曾聲稱日本堅決不加入TPP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明確宣布日本將加入TPP談判。日本國內在加入TPP問題上一直存在著尖銳的分歧。出于保護本國農業等領域利益的考慮,日本遲遲不愿跨進TPP談判的門檻。然而,在2013年安倍訪美之后,日本公開宣稱加入TPP符合日本的利益,美國也首次提出就所謂TPP標準的例外條例問題與日本舉行磋商。日美之間的新交易使得日美同盟得到進一步強化。一旦日本能享受例外條例的利好,勢將加入TPP??梢灶A見,日美同盟將不僅僅是牢固的軍事同盟,同時還將是強大的經濟同盟。一旦美日聯手,就可以掌握亞太地區貿易體系及其規則的主導權。有報道稱,華盛頓也正在力邀韓國加入TPP談判。TPP是一項戰略議程,而韓國做為美國的忠實盟友,也不得不對美國的戰略設計予以必要的配合。朝鮮半島局安全形勢的嚴峻,也使得韓美同盟的價值日益凸顯。盡管目前韓國朝野上下對TPP并未顯示出高度的關注,但既然韓國能夠選擇加入被稱為“安全重于經濟”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在是否加入TPP問題上出現政策的搖擺也具有可能性。所有這些對于進程緩慢的中日韓合作而言,無疑是不好的消息,因為在三方合作中將可能出現一個甚至兩個三心二意的伙伴;
一個多月前,以鷹派著稱的安倍在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演講中高調宣稱日本的回歸(Japan is back),聯系日本近期的一系列行為,我們可以看到日本也在進行自己的“戰略再平衡”,究其原因,一是華盛頓在亞洲的戰略再平衡所引起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日本作為美國的盟友,需要在大戰略層面上尋求與美國的和諧;二是日本自身利益需求的推動,日本需要在中美日三角關系中獲取有利的位置,通過對TPP的參與,有助于增加日本在中日韓合作中的籌碼,也迫使華盛頓在TPP等問題上不得不對日本做出必要的讓步??傮w上看,日本在當下的區域合作進程中處于相對有利的位置;三是日本國內政治因素的驅動。正以”安倍經濟學”廣受日本國內外關注的安倍試圖通過在區域合作平臺上的新亮相進一步打造強勢領導人的形象。日本將是中日韓合作中的最大變數,日本將向何處去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日韓合作的前景。
北京面臨艱難的選擇,是否需要以對日方做出重大的妥協以換取中日韓合作的存續發展,還是堅持既定的原則?如果中日之間只存在面子問題,爭端不難化解。如果是戰略利益之爭,僅靠一方做出巨大的讓步并不現實,即使短期內做出了讓步也難以持久。在中日韓合作問題上,欲速則不達。太倉促地推進并不現實。
對于北京而言,也許不必將過多的戰略資源投在美國和日本,因為在中國周邊和全球范圍內還有多個崛起的力量,例如韓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巴西、南非,當然還有北方的巨人俄羅斯。同時,北京需要思考如何使用所擁有的戰略資產并甩掉包袱。也許,中國有了自己的大戰略(grand strategy)思維和真正意義上的大外交,就能夠輕易地走出地區的泥沼。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地區安全研究中心 楊丹志 編輯: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