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
未來幾個月,整個中國和世界許多國家的目光都將關注中國行將開始的體制改革。人們對前景是樂觀的。深化體制改革將推動社會進步。
代表新一代領導集體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政府總理李克強下決心繼續提升中國的經濟進步和社會進步。他們是睿智、堅定和善于表達的領導者。
過去十年,中國的經濟表現舉世矚目:增長率達到、有時甚至超過10%,貧困在消失,十年中,中產階級群體日益壯大,人數估計從2.3億增加到6.3億,中國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的適應能力令人印象深刻,這為發展中國家樹立了典范。中國是一部經濟發動機,而目前,中國經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新任國家主席一再表達的中國夢是讓中國的經濟和社會都具有先進性、創新性、和公平性。
人們都相信這個夢想能成為現實。但要實現這個目標,中國也面臨著一些重要的挑戰。中國逐步參與世界經濟,并在上世紀90年代實行了經濟結構和體制改革,從而促成了過去十年的增長和進步。人們普遍認為,要想繼續發展,中國需要多方位多角度改變現存的增長模式,需要進行重要的體制改革。
中國正在經歷中等收入轉型。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甚至是增長率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到了這一階段都會放慢腳步,經濟發展出現遲滯,盡管也存在一些例外(例如日本和韓國)。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貿易部門的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失去競爭優勢,因此必須放棄現存模式,以附加值更高的行業來取代。企業界的吐故納新和創造發明是生產力和改革創新轉變過程中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