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安倍政府的五一“外交黃金周”即將收場之際,有“大嘴”之稱的日本副首相兼財務、金融大臣麻生太郎在印度發(fā)表涉華不當言論,令外界擔心會再次破壞中日關系。
據日本共同社5日報道,麻生4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發(fā)表演講時稱:“印度與中國在陸地上接壤,日本與中國在海上相連,但我們在過去1500多年中,與中國的關系未曾有過極其圓滿的歷史。”麻生還就日本與印度是否應在安保和海洋領域加強關系稱,“自己的國家要由自己保護”,并針對日本和美國、印度、澳大利亞的防衛(wèi)合作稱,“必須建立妥當的關系”。
《產經新聞》稱,麻生當天出席印度工商聯合會舉辦的演講會,他在回答提問時還說,印度與日本因哲學而相連,具有相同的價值觀,是一種同盟國的關系。《讀賣新聞》稱,麻生特別強調,美國、印度應該與日本加強合作。
共同社認為,日中兩國圍繞釣魚島問題持續(xù)對立,原定在亞洲開發(fā)銀行年會期間舉行的日中韓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也因此受阻,麻生的發(fā)言或將進一步刺激中方。《東京新聞》則認為,這次在印度舉行東盟與中日韓財長會議和央行行長會議,雖然中韓兩國財長沒有參加,仍達成了金融合作的協議,意味著日本與東盟的合作是“成功的”,今后有必要進一步強化日本與東盟的紐帶。
《朝日新聞》分析說,最近,中韓相繼以“各種理由”拒絕出席在印度舉行的東盟“10+3”財長會議。此外,中國環(huán)保部長也沒有出席5日在日本北九州市舉行的中日韓三國環(huán)境部長會議。所有這些,都讓日本高層失去了與中國、韓國高層交換意見的機會。這對日本經濟的發(fā)展不利。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日本國會議員5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日本現在的外交可以叫做“焦慮外交”,或者干脆叫“中國外交”。因為安倍政權幾乎所有的外交行動,背后的因素都是中國。“他非常焦慮,因此在外交行動方面也經常失意。”
另據日本新聞網報道,日本海上保安廳5日稱,當天上午3艘中國海監(jiān)船進入釣魚島附近12海里水域,并稱這是去年9月日本政府將釣魚島“國有化”后,中國公務船第42次駛入“日本領海”。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長杉山晉輔當天致電中國駐日公使提出“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