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鄧圣耀謝思佳)記者昨日獲悉,中德兩國重點合作項目——中德南方(揭陽)金屬生態城前期規劃已基本完成,其中的中德金屬產業科技創新基地即將動工。屆時,廣東將依托于揭陽原有大批中小型金屬生產企業,通過集約生產、集中治污、集體提質,建成一個年產值超千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金屬產業集群。
揭陽市擁有7608家金屬生產企業,年產值580多億元,是廣東重要的產業集群,也是全國重要的金屬生產基地,曾經風光無限。然而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國內外需求不足,市場過度競爭,與許多附加值低的傳統產業一樣,揭陽金屬業因抗風險能力弱遭到巨大打擊。更讓金屬行業尷尬的是,這個與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產業因環境污染嚴重等突出問題,一度讓不少地方避而遠之。市場倒逼機制下,加快推動轉型升級成為揭陽金屬行業的迫切訴求。
正是看到了行業的困擾,揭陽市委、市政府去年著手幫助金屬行業專題研究轉型升級的出路。50多次會議后,企業和政府明確了加快推動金屬產業提質。隨即,揭陽市金屬企業聯合會成立,并自籌10億元成立產業發展基金,注冊公司進行管理。行業協會聯合起來,希望通過建立高級別產業園區搭建行業升級平臺,解決環境問題,同時使傳統落后的金屬行業變身為高附加值的現代產業。中德金屬生態城就是全行業尋求突圍的首個項目。
據記者了解,中德金屬生態城是廣東首個由行業協會主導建設的產業園區,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今年3月,省委書記胡春華在調研中德金屬生態城項目后要求抓緊落實、加快推進。省長朱小丹分別于2月、4月與德國社會民主黨前主席魯道夫·沙爾平會談,就共建中德金屬生態城諸多細節達成共識。短短2個月,德國代表團5次到揭陽考察。
在許多人眼里的“落后產業”卻成為德國產業界手中的“香餑餑”,揭陽金屬產業的轉型升級樣本,或許將成為粵東西北地區超常規發展的樣本,也是中小微企業綜合服務體系繼中山小欖模式之后在廣東孕育出的又一個成功范本,更是在廣東這塊改革熱土上孕育出來的又一個產業集群式轉型新模式。
對此,魯道夫·沙爾平認為,中德金屬生態城由企業主導建設,政府在戰略層面做引導,是一個非常良性的運作機制。“政府干政府該干的事,市場干市場該干的事,如果揭陽取得了成功,這將是中國產業升級發展中一個非常好的示范。”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王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