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長江濕地保護網絡年會開幕式現場
主題對話“美麗濕地 生命長江”——長江濕地保護的人和事交流現場
濕地作為地球之腎、淡水之源、生態之基,在維護生態平衡、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長期以來,由于人類對自然生態系統進行了前所未有的超強度開發,濕地這一重要“自然資本”的價值正在折損。如何對濕地進行搶救性保護一直是不可回避的問題。
2013年7月18日,作為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的重要組成之一,2013年長江濕地保護網絡年會濕地保護與綠色轉型論壇在貴陽舉行。這是自長江濕地保護網絡成立以來,首次將年會地點設置在長江上游地區。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龍超云在2013年長江濕地保護網絡年會開幕式上表示,貴州位于長江上游,貴州濕地的安危,直接影響到長江流域生態安全。為了確保這條母親河的“健康”,貴州還將不斷完善濕地保護網絡體系建設,在有特殊保護價值但不具備規劃建設濕地自然保護區條件的濕地,建立濕地公園。
目前,貴州已建立6個內陸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2處國家濕地公園4處和2處城市濕地公園。到2020年,貴州將擬建濕地保護區6個,國家濕地公園12個,地方濕地公園18個,恢復濕地6處。
龍超云說,為了推動貴州省濕地建設保護,貴州先后出臺《貴州省環境保護條例》、《貴州省漁業條例》、《貴州省水土保持條例》和《草海保護條例》。這些條例將為濕地保護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項目實施總監李琳博士也在開幕式上介紹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對長江上游支流的赤水河流域進行綜合保護的成果。
據了解,赤水河是長江上游支流,發源于云南省鎮雄縣,大部分流經云貴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其流域面積2.04萬平方公里,分屬云南、貴州、四川3三省13個市縣,其中貴州占60%。
李琳表示,赤水河流域的保護已經成功地探索和實施了流域綜合管理和流域生態系統的先進管理和保護理念,有利于推動云南、貴州和四川三省共同探討多省份協調機制的建立。
此外,為了更好地交流濕地保護的新經驗、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模式,來自貴州、湖北、安徽、重慶和江蘇等位于長江流域各個區位的多個省份代表以“美麗濕地、生命長江”——長江濕地保護的人和事就各自的濕地現狀和保護情況在2013年長江濕地保護網絡年會現場進行了對話。
(記者 曾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