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坦布爾,隨處可見的路障無聲地提醒著每一位外國游客:這里的日常生活已經被恐怖襲擊徹底改變了。
駛過重重路障后,司機們才得以接近由當地警察所控制的檢查站。在這里,警察通過安全檢查來確認路人身份以及他們的交通工具。通常,每個檢查站前都有五個呈“S”形錯落擺放的路障,用以提醒司機減速。
但是我們所乘大巴的司機——一位60多歲蓄著白胡子的老大爺,在過路障方面卻是一個高手。他總是毫不猶豫,快速而安全地駛過所有路障。
在最近這段時間,每一個入住酒店或者去百貨公司購物的人都要接受安全檢查。這不再只是一種義務,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即使是在英國首相卡梅倫今年六月底才入住過的五星級酒店“Serena”門口,路障也不可缺少,只是被刷成了粉紅色。
本地居民似乎也已適應例行的安全檢查。逛街的人們在商場門口有序地排隊接受安檢,也沒有人會與安檢員爭執。
盡管由不明身份的組織發起的恐怖襲擊和爆炸總是占據報紙頭條,但是人們的日常生活仍在繼續。公眾似乎已經練就了即使在顯示屏上看到“安全警告”字樣也能從容應對的能力。
20歲的保鏢薩基卜?伊萊斯告訴筆者:“現在這里(伊斯坦布爾)已經沒有什么重大安全問題了。”
他說,現在大部分本地人和外國人對于嚴格的安全檢查都“非常配合”。只有少數本地人會抱怨一下,他們會問:“我剛剛才進來過,為什么又要檢查一次?”他表示,過去,安檢可能會查出一些問題,但是現在狀況已經越來越好了。
多年以來的動蕩和暴力已經嚴重毀壞了當地的基礎設施和電網,也影響了外貿往來。這些都阻礙了巴基斯坦的工業化進程。
除了國家遭受財政損失外,頻繁的斷電和食品安全問題也讓一些當地人面臨著溫飽問題。此外,由于國家缺乏強勁的經濟增長動力,社會動蕩不安,導致一些不合群的年輕人加入恐怖組織。
然而,人們依然保有同情心。在我們抵達巴基斯坦前不久,有兩名中國登山者在克什米爾遭遇恐怖襲擊身亡,但每一位與我交談過的當地人都表達了他們的哀悼之情。
他們希望恐怖襲擊不會影響中巴之間的友誼,但他們也承認,恐怖主義的威脅不可能一夜之間消失。
伊萊斯告訴筆者:“中國一直是我們的好朋友。我相信所有巴基斯坦人都很珍惜與中國的友誼。”
當地人也表達了他們對外部勢力干預內政的不滿。他們抱怨美國在巴基斯坦的無人機給民眾生活造成了巨大損失。
20多歲的當地民眾費哈爾向記者抱怨道:“每當無人機駛來的時候,每殺害一名激進分子,就會造成十多名無辜平民傷亡。”
在聽到無數關于死亡的報道后,當地人相信,沒有爆炸襲擊的日子就是好日子。
(中國日報特派伊斯蘭堡記者 張隕璧 編輯: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