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前外交部副部長、中國駐日本大使徐敦信接受英文中國日報的專訪,他表示,日本政府長期以來對于高官參拜靖國神社一事表現出的所謂的不干涉立場,實質上就是推諉責任,當前安倍晉三內閣如果真的想改善中日關系,就不應避而不談釣魚島問題,不該為中日兩國對話設置條件。
日本官方長期以來對是否參拜靖國神社的問題上的表態經常說參拜是“私人的問題”,政府不予以干涉。對此,徐敦信表示,這根本不是中立。
“作為日本的執政黨,無論是首相外相還是官房長官,他們說這樣的推諉的話,本身就是違背了這樣一些國際義務、國際條約中規定的原則的精神,“徐敦信說。
“中日恢復邦交正常化之后簽訂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今年是35周年,這些歷史性的文件法律性的文件當中,明確規定了這場戰爭的性質,這場戰爭日本深刻反省、表示道歉、表示不再犯,這些內容都是文件中寫的很清楚的。”
而對于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這種“選擇性失明”、“失憶癥”, 徐敦信指出,日本實際上就是不想認這個賬。
他說:“如果說過去他的政治家和領導人還曾經認過賬,現在想翻這個案,這是問題的本質,所以在參拜問題上也好、是否侵略別國的問題上也好、在教科書問題上也好,這些都反映了日本有這樣一些政治家、這樣一些人,他們是不愿意認帳的。即便是先認賬了,他們是想翻過來的。”
日本領導人在歷史問題認知上有三大談話:村山談話、河野談話、宮澤談話,徐敦信就指出,安倍上臺以后一口氣把這三個講話都要改。“這意味著是在歷史問題認識上的一種大倒退,這也是我們經常講的——在右傾化道路上是越走越遠。”
“這越走越遠的影響,是引起了周邊國家和國際的不滿、不安和批評;而在他國內造成的后果是嚴重的,因為麻生太郎連要學習法西斯這種話都出來了。為什么橋下徹在慰安婦問題上都講出這樣沒有人性的話來?正是在首相他一把手的表態,要倒退、要翻案的表態之下出來的,所以我覺得這都不是偶然的,”徐敦信說。
早前,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在內的一大批右翼政客曾經表示,中國韓國等日本外周邊鄰國對于參拜靖國神社表達憤怒之情只是近十幾年才有的,“在戰后的頭20、30年里這些亞洲國家都沒有提出過異議”。
對此,徐敦信表示,靖國神社在歷史上就是一個為侵略戰爭服務的場所,這是日本人知道、全世界都知道的。
“但是問題在于,靖國神社這個地方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現了一個事件,就是他們偷偷摸摸的把甲級戰犯——不是一般的戰犯,東京審判的戰犯多的很,但這些甲級戰犯,是極少數的、侵華戰爭的謀劃者和主要執行者——把他們的靈位偷偷摸摸的給放進去了,“徐敦信說。
他說:“包括向東條英機,包括當時侵華戰爭的一些罪魁禍首,包括發動南京大屠殺,盧溝橋事變的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旦發現了,當然提出了交涉,那么在這個之前,偷偷摸摸辦的事,在人家還不知道的時候,這個是誰的過錯呢?是交涉的人沒有在意嗎?還是有一些人是別有用心,非要把他給塞進去了呢?這道理很簡單嘛。”
徐部長說:“所以(日本右翼)提這樣的問題,不僅是無知,而且是一種典型的對過去的犯罪和侵略毫無認識、毫無反省的表現。”
對于自民黨未來在政治保守化和右傾道路上的走向,徐敦信表示,在周邊國家、歐美國家提出異議、表示對歷史問題翻案堅決反對的情況之下,日本國內也有反對的聲音,日本國內希望和平的、主持正義的、尊重歷史的這些學者、老百姓和政治家都有,他們也提出了批評。
“以至于這次‘8·15’,(安倍內閣)他們已經表示了,別人去是自由選擇,政府不說不去或者說去,但是他內閣的主要人物不敢去了,這種現象就表現了批評斗爭是必要的、不可少的。他們不可能為所欲為,也不能不有所顧忌,”徐敦信說。
同時,對于過去的那場戰爭,徐敦信指出,日本要汲取它的教訓,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這是一個“重大問題”。
“日本戰后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走到了今天,是不是再繼續走下去呢?還是開倒車?當年日本有個口號叫做“富國強兵”,富國強兵第一就是抓經濟,第二就是抓國防。(安倍)他現在所做的就是要為自衛隊正名,要強軍嘛,”徐敦信說。
徐敦信表示:“強調發展經濟對日本今后重要,我們很多人都理解這句話,但是如果為了發展軍事、為了強兵,那么周邊國家能夠置之不理嗎?人們不擔心嗎?我覺得(35周年)這個機會確實是一個機會,應該利用這個機會想一下:與中國當面締約的政治家,他們下決心承認侵略歷史是客觀事實,要反省、要尊重歷史——這個是不能變的呀,變了以后中國是不會同意的,亞洲近鄰也是不會同意的,連美國都擔心呀!”
此外,對于釣魚島問題,徐敦信指出,最近幾年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方動作不斷,一直到非法“國有化”、想改變現狀,現在安倍現在不承認“存在爭議”,不承認兩國之間領導人有共識,這完全是罔顧歷史。
“他也有說一些漂亮話,說‘中日關系很重要,是最重要的關系之一’,應該談判,‘對話的大門敞開’,都說了些漂亮話和空話。這是欺騙人的。誰都知道,中日關系搞到今天現在這個樣子,是日本造成的,以釣魚島而言,就是日方非法‘國有化’以后出來的問題,中國提出了批評、抗議之后,他不承認這個事實了,所以這個問題造成了今天的僵局。”
“那么現在要解決僵局,他說‘大門是敞開的’、‘不應該提條件’,還說中國提條件,可中國沒有提條件,恰恰是日本在設置條件,說‘不存在領土爭議’,‘不存在共識’——這是他在設條件。他說不能談這個問題,那么不談這個問題還能談什么呢?所以他說‘大門敞開’我覺得是騙人的,是一種政治姿態,如果要解決問題必須要談這個具體的問題。”
8月12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約35周年,在今年中日關系嚴重困難的大背景下,兩國未公開的通過官方渠道舉行大型紀念活動。
年內,日本政界的友好人士和其他一些政治家曾經多次表示,今年要利用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5周年的契機來改善中日關系,但是最后仍然沒有如愿。
徐敦信說:“我覺得這次的35周年真是值得紀念的事情。值得紀念,并不是一定要開會、聚會、訪問,不一定是這樣的形式,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很好地思考一下、回顧一下過去,考慮考慮現在,展望一下未來,我想這是必要的。”
“我也希望日本方面包括日本的政治家們,多遵循這樣的精神: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實質。當今的中日關系,對雙方都不利,對地區和平穩定發展都不利,日本如果按照這個路子走下去,我看確實沒有未來,確實不會有好的結果。”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中國日報記者 張隕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