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組織元首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即將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舉行,來自成員國、觀察員國及特邀國家與國際組織的領導人或代表與會。本次峰會受到國際上的廣泛矚目,既與地區安全形勢的新變化有關,也因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亮相上合組織元首峰會并連續出訪俄羅斯和中亞四國。峰會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與以往一樣繼續體現務實的風格,再次證明上合組織能夠應對來自各個方面的挑戰,保持了特有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積極應對地區復雜局勢
面對中亞及其周邊安全形勢的復雜變化,上合組織能否真正有所作為,在推進多邊合作方面有哪些新的舉措,成為比什凱克峰會最大的看點。作為東道國的吉爾吉斯斯坦,是中亞第一個加入世貿組織的國家,也是深陷政治和經濟危機、發生過兩次大規模動亂導致政權更迭的國家,同時還是集中了俄羅斯與美國兩個大國軍事存在的國家,民生凋敝,民族沖突,邊界爭端,資源矛盾,毒品犯罪,大國博弈,只有500萬人口的小國濃縮了地區內最嚴峻的經濟衰退和安全挑戰。吉方希望利用此次峰會,在經濟上得到更多幫助,在政治上獲取更多支持,其他中亞國家也有類似的愿望。
從中亞地區內部來說還存在著非傳統安全威脅上升以及國家間矛盾趨于尖銳等諸多問題,一些大國在軍事安全領域的競爭也破壞了中亞穩定的安全格局。上合組織主張以合作促安全的新型安全觀,不搞軍事政治聯盟,不成立聯合武裝力量,不可能成為某些西方媒體描繪的“東方北約”。上合組織框架內的安全合作,重在打擊威脅地區穩定的“三股勢力”和毒品走私、跨國有組織犯罪,也關注核裁軍、反導問題以及網絡信息安全等新挑戰,符合中亞各國的現實與長遠利益,通過成員國密切協作、協商一致的方式保障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應該說,上合組織在保障中亞地區安全方面已經取得很多具體的成果,其作用已經被實踐所充分驗證。
當前,上合組織的擴員受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在內部機制尚未完善、職能定位尚不明確的情況下,“緩擴”已經逐漸成為各成員國的一個共識,不僅僅是中國,俄羅斯和中亞國家也強調不應倉促擴員。盡管短期內不會接納新的正式成員,但上合組織會堅持奉行開放的原則,一方面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更為密切的合作,另一方面也一直在積極準備未來接納“新成員”。上合組織已經通過了包括《接收新成員條例》,此次峰會又簽署了新的文件,在程序上逐步細化。目前之所以沒有把接納相關國家很快提上日程,也有這幾個國家在條件上尚不完全具備的障礙。此次峰會再次強調,將在推進多邊合作的過程中給予觀察員國更多參與的機會。
積極參與阿富汗和平重建
阿富汗的戰亂以及與之相關的極端主義、毒品走私等問題,是中亞安全面臨的最大的外部威脅,具有長期性。最近10余年來,上合組織對阿富汗問題的關注程度,應該說超過了任何一個國際組織,因為阿富汗的六個鄰國中,有三個是上合組織的成員國,兩個是觀察員國。上合組織是最早提出聯合應對阿富汗境內國際恐怖主義危害的多邊機制,其成員國積極參與解決阿富汗問題的國際進程,并在雙邊框架內向阿富汗提供多種物質和資金援助。2009年上合組織曾經在莫斯科專門召開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并在2012年的北京峰會上接納阿富汗為觀察員國。
隨著2014年美國及其盟友的撤軍,阿富汗局勢走向不明,上合組織不可能置身事外。上合組織比什凱克峰會再度就解決阿富汗問題表達了清晰的立場,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強調的要堅持“阿人主導、阿人所有”的原則,要由阿富汗人民自己來決定本國的命運,不能靠軍事的手段解決問題。上合組織不會在美國和北約之后“接管”阿富汗,而是將在聯合國領導下發揮積極作用,為阿富汗國內的民族和解以及經濟重建進程作出更多貢獻。2014年的阿富汗總統大選,是阿國內實現和解的良機,上合組織希望阿政局能夠保持穩定,避免戰事重開。
積極維護成員國經濟安全
在現階段,上合組織能否在經濟合作方面拿出切實的成果,是中亞國家最為關心、也是關系到上合組織的基礎是否堅實的關鍵因素。地處內陸的中亞國家容易受外部市場環境變化的影響,經歷過嚴重的糧食危機和能源危機,維護本國經濟安全的任務同樣繁重。在上合組織框架內,交通、能源、電信等領域率先啟動便利化建設,比什凱克峰會批準了《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落實綱要》,再次明確了成員國落實重大經濟項目的必要性,使多邊合作真正惠及各成員國,特別是中亞國家的經濟發展。從中亞國家來說,越來越希望借助于中國經濟增長的勢頭振興本國經濟,習近平主席參加上合組織峰會的同時順訪四個中亞國家,既體現了中國睦鄰政策的連續性,表現出中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中亞這個周邊地區的重視,也反映出中亞國家要與中國建立更緊密關系的迫切愿望,將開啟雙方合作的歷史新篇章。
作為新型的地區合作機制,上合組織的中心任務是保障成員國的長期穩定與共同發展,承擔著幫助類似于吉爾吉斯斯坦這樣的中亞國家走出困境的責任。本次峰會繼續秉持這一宗旨,所通過的宣言和簽署的文件都服務于多邊合作的基本目標。中亞國家認為,政治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政治上的挑戰同樣來自于內外兩個方面,嚴重的貧困、失業以及腐敗問題動搖著政權的根基,周邊的政局動蕩和某些國家的“民主滲透”,給中亞國家帶來巨大壓力。如何通過解決民生問題緩解社會危機,通過外交和政治磋商應對緊急事態,是上合組織此次峰會不能回避的問題。下一步,應著力推進環保、救災、農業等領域的合作,增強成員國應對生態安全、食品安全的能力。上合組織的安全職能將得到更加充分的詮釋,關注的是一種更加符合地區發展實際的“大安全”,涵蓋的領域非常寬泛。
比什凱克峰會充分證明,上合組織將開創一種全新的合作模式,日益成為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國家在地區和國際舞臺上開展睦鄰友好合作的新平臺,不斷促進彼此的戰略伙伴關系走向成熟與深化。
(來源:中國日報網 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 孫壯志?編輯: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