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11月16日報道,美國一名女子網購不成,在網上給差評,2年后卻被告知違規發表評論,被罰3500美元。
?
珍?帕爾默自稱2008年在購物網站KlearGear訂購了“一些小飾品”,等了30天,始終沒有收到貨,貝寶也取消了付款。她試圖和賣家交涉,卻沒有找到人,于是在其他網站上抱怨“根本不可能聯系上真人”,批評賣家的“客服工作極其惡劣”。
?
時隔2年之后,
KlearGear于2010年給帕爾默發送電子郵件,說她違反了銷售協議中的非貶低條款,要求她在72小時內刪除差評,否則將面臨3500美元的罰款。
?
條款中寫道:“為確保用戶反饋公平誠信,阻止任何形式的詆毀內容,你接受這筆交易就意味著,你不能采取任何有損KlearGear網站名譽、產品、服務、管理和員工的行為。”
?
帕爾默找到最初發差評的網站,請他們刪除差評。網站卻要求帕爾默支付2000美元,否則不給刪。另一方面,KlearGear表示,如果帕爾默不交罰款,就向信用機構通報此事,降低帕爾默的信用評級。
?
帕爾默說:“這是詐騙,我說了真話,他們卻要敲詐我。”夫妻二人直言沒錢,請不起律師。一位不明身份的員工發郵件給他們說,這不是敲詐,而是“煞費苦心幫助他們避免‘罰款’的努力。”實際上,帕爾默并非唯一一個在網上批評KlearGear的客戶。如今,她想要買車或者修補房子的時候,已經不能申請貸款了。
?
律師杰夫?亨特說:“這樣的公司要求消費者放棄憲法第一修正案的權利,不能評論賣出的商品,我認為這不可理喻。法院會認可這樣的協議嗎?我深表懷疑。這太過分了,嚴重違反公共政策。”
?
(來源:中國日報網?信蓮?編輯:王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