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好些天,10歲的廖歡回憶起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樹小學的哥哥姐姐們與她聯歡的情況仍然興奮不已。
父親常年在貴州省務工,見到陌生人略顯羞澀的廖歡是位于四川山區的德陽市中江縣集鳳鎮中心學校石埡子村小學五年級的學生。
12月5日,泡桐樹小學六一班的同學在班主任彭英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她的學校,向她的同學們捐贈愛心相框、書籍、文具和過冬的衣服,請他們在戶外共進他們從成都帶來的午餐,與他們一起唱歌、玩籃球、打乒乓球和跳繩比賽。
在石埡子村小學的操場上,泡桐樹小學的哥哥姐姐們與他們結對的小朋友們手牽著手,歡聲笑語不絕于耳。冬日的暖陽在孩子們的心中蕩漾。
位于龍門山脈尾部的石埡子村是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同志的聯系點。于1956年始建于當地諸葛亮廟的石埡子村小學是一所全日制完小,現有教學班6個,幼兒班2個,學生270人,教職工19人。
據石埡子村小學五年級數學老師張英斌介紹,石埡子村小學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而每個班三分之二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
石埡子村教職工心系山村學童、立足山村教育,但教育基礎設施薄弱、師資配置不均衡、教育觀念滯后等問題制約著山區教育的發展,讓同在一片藍天下的孩子享受同等的優質教育成了石埡子小學教師的“心病”。
為深入貫徹四川省委、省政府關于充分發揮成都作為“首位城市”的示范作用,進一步加強成都城區學校與省內其它縣市學校的交流合作,2013年6月,成都市政府決定投資數百萬元,用于改、擴建石埡子小學、生活用房、幼兒園教學場所和運動場等,建筑面積2400余平方米。工程完成后,學校可容納400余名學生學習生活。
2013年8月,成都市青羊區教育局與中江縣教育局簽署區域教育合作協議,作為四川名校的泡桐樹小學與石埡子村小學開展了手拉手活動,成為結對學校。兩校將通過開展教改科研、師資培訓等方面的交流與互動,分階段分步驟實現“三同三共享”,即“共同教研、共同培訓、共同科研、共享前沿信息、共享教育資源、共享發展成果”。
泡桐樹小學陳杰校長說,在未來3年里,泡桐樹小學將盡全力給予石埡子村小學幫助,通過“4+1課程”(石埡子村小學學生人人會打籃球、人人會吹豎笛、人人會使用電腦、人人會開口說英語、人人參與游學活動)、“4+1研修”(課堂教學培訓、信息技術培訓、閱讀培訓、普通話訓練和系列體驗活動)、“4+1共建”(共建一間圖書館、共建一間微機室、共建一間音樂教室、共建一間美術教室、構建村小校園文化特色校)來促進石埡子村小學成長。
石埡子村小學的老師們興高采烈地說,隨著山村的孩子享受與城市名校孩子同等的優質教育,石埡子村小學教育騰飛大有希望。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