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東地區進入政治動蕩的時刻,美國作為中東最大的域外玩家,正在調整中東政策,讓本已復雜的局勢更加撲朔迷離,2013年相關國家已經感到山雨欲來,開始聞風而動,2014年必然各顯神通、搶占先機。
美國調低中東在其全球戰略中的重要性,想減少對中東的戰略投入,開始轉換處理中東問題的手法。能源曾是美國中東政策的一個基礎性因素,但是因為美國能源革命的進展超出預期,未來幾年內北美實現能源獨立的可能性非常高,美國減少對中東的能源依賴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同時,又沒有一個大國能對美國形成戰略競爭。因此,從大戰略的角度看中東對美國的重要性在下降。但是,由于以色列安全、國際能源市場對中東的依賴、反恐、國際領導責任等因素的牽制,美國又不可能從中東一走了之。因此,美國開始調整策略,用軟手段替代硬手段,重視外交解決而避免軍事介入,以創造美國可以減少投入的環境和前提。2014年美國將集中精力在中東搞三大和談,分別為敘利亞問題和談、伊朗核問題和談和巴以和談,只有這三大問題能軟著陸,美國減少中東投入的戰略目標才能實現。若此目標能實現,中東政治格局將出現重大變化。
面對美國在中東軟下來的前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盟國首先坐不住了。若美國與伊朗的關系真的能實現一定程度的緩和,伊朗長期受壓抑的國家實力將迅速展現自己的潛能,成為中東政治格局的一支新崛起的力量。若此,伊朗的敵人沙特、以色列將食不知味。一方面,遵循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原則,沙特和以色列這對昔日的宿敵開始接近,討論共同遏制伊朗的計劃。另一方面,中東國家都在尋找美國之外的支柱,國際社會的幾大力量都是他們新的投靠目標。
俄羅斯外交向來以快速果斷著稱,面對中東可能出現的機遇,已經搶先出手。在敘利亞問題上,俄羅斯的主導地位越來越明顯,可以想象1月22日的日內瓦和談一定是俄羅斯閃亮登場的舞臺。同時,俄羅斯迅速打入美國中東的后院,2013年底俄羅斯在離開埃及三十多年后,首次與埃及舉行高級別的防長、外長二加二會談,并向埃及提供40億美元的軍售。對此,國際媒體驚呼,俄羅斯即將重返中東。雖然俄羅斯有多大的實力在中東這個舞臺上再次發揮大國影響仍然是個未知數,但第一個招式已經亮相了。
當美國在中東看起來猶疑徘徊的時候,法國倒象是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舊殖民時代,儼然是西方領袖的樣子,處處跑在美國前面。在利比亞問題上,是法國先跳出來喊打的,美國只能陪坐在后排。在敘利亞化學武器問題上,也是法國率先主張軍事打擊,倒逼美國跟進。在伊朗核問題上,法國也曾提出比美國還苛刻的條件,有點皇帝不急太監急的意思。當然,無利不起早,在美以關系、美阿關系出現裂痕的時刻,法國的表現贏得了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好評,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法國在中東簽下了數百億美元的軍售大單。
當然,中國作為中東最大的貿易伙伴不會缺席這場地區政治變局,最近一個月國務委員楊潔篪、外交部長王毅、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相繼訪問中東,中東各國外長更是頻繁訪問北京,中國在中東發揮更大的作用是大勢所趨。
雖然各國可以借美國戰略調整之機擴展自己的利益,甚至能稍許平衡一些美國的影響。但是,在相當長時期內,沒有一個大國有能力和野心取代美國在中東的地位,美國仍然是中東最大的玩家。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中東研究所所長 牛新春? 編輯: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