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軍中強悍的作風和突出的戰績,沙龍被他的士兵們稱為“以色列之王”;由于對巴勒斯坦人的鐵腕政策,他又被稱為“屠夫”;而當現實逼迫他認識到光靠武力無法帶來和平時,他又幡然悔悟,轉了個180度的大彎,推行單邊撤離計劃以此換取和平,為此他又被以色列右翼勢力列為“暗殺對象”,稱為“叛徒”,這就是沙龍,從下面這些話語中能看出這個中東強人的個性。
■軍旅篇
“鉆出地堡吧!傻瓜們!看看我是怎么進攻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在進攻埃及時,一顆炮彈炸得沙龍匍匐在地,頭部血如泉涌。他從沙地上爬起來,在無線電中公然同要求其撤軍的上司叫板。
“沙龍師橫渡運河是所有勝利中最偉大的勝利。”———第四次中東戰爭后,沙龍作為戰爭英雄接受了媒體的采訪。面對記者,他未經上級同意就頒布了對自己的嘉獎通告。這種狂妄態度激起了其他軍官的不滿,最終,總參謀長以泄露軍事機密為由,取消了沙龍的后備役軍官職務。他被趕出了軍隊。
■政治篇
“在黎巴嫩我們曾有協議,不能結果了他。現在考慮到各種因素,我很后悔。”———剛登上總理職位的沙龍在接受某報紙的采訪時,對在貝魯特事件中沒有殺了阿拉法特深感懊悔。
“有時候我們得幫萬能的主一把。”———沙龍于2004年4月告訴美國總統布什,他已經收回了早些時候“不傷害阿拉法特”的承諾。此前,布什曾建議:“難道我們不應該讓萬能的主來決定他的命運嗎?”
■家庭篇
“嗨,你好,我叫阿里埃勒·沙龍,我曾見過你。”———1947年,一句直截了當的開場白拉開了沙龍與第一任妻子戈莉的愛情序幕。
“我再次告訴你,我愛你,喜歡你的一切。我會好好照顧自己,因為我知道在我們溫馨的家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等著我。”———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前夜,沙龍受命率其預備師駐守邊境,他提筆給第二任妻子、戈莉的妹妹莉莉寫了封家書,囑咐莉莉照顧好自己和孩子。
■抉擇篇
“我們不可能永遠待在加沙。那里有上百萬巴勒斯坦人,他們生活在仇恨之中。60年前,我就開始為以色列服務,我已作出過成百上千個決定,有些決定關系生死。但我今天作的決定卻是我政治生涯中最困難的一個。”———2005年8月15日,沙龍毅然命令以色列軍隊從占領了38年的加沙地帶撤出,從而把自己一手締造的以色列定居點親手摧毀。他將加沙撤離形容為自己政治生涯中最難作的一個決定。
“如果你想打(士兵),就打我吧。不要責怪這些可愛的人,他們在那么可怕的情況下還堅守在那里。”———2005年8月17日,當目睹執行單邊撤離任務的軍警被定居者毆打時,沙龍潸然淚下。
■幽默篇
“沒有適合我這個尺碼的防彈衣。”———當被問及是否穿有防彈衣以防備暗殺時,身軀龐大的沙龍毫不在乎地開起了玩笑。(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