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東地區(qū)的發(fā)展態(tài)勢上看,斗爭和力量格局發(fā)生變化,俄羅斯將成為這一地區(qū)美國的潛在挑戰(zhàn)者與合作者。雖然俄羅斯綜合國力不如美國,但其老道的外交手腕已經在2013年解決敘利亞化武危機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相比之下,美國的中東政策失分多于得分,已經失去了選擇和控制盟友及代理人的能力。海灣合作委員會各國對美未軍事干預敘利亞公開表示憤怒,埃及對美國減少對其軍事援助的舉動十分不滿。再看另一邊,俄羅斯卻把中東這盤棋下得有聲有色。長遠來看,美俄更大的挑戰(zhàn)不在于誰把誰挑落馬下,爭得一時一地的勝利,而是如何在中東更好地開展合作,畢竟一個安全穩(wěn)定的中東有利于兩國的共同利益。
美國在2014年還要面臨的一個外交挑戰(zhàn)就是其“亞洲再平衡”戰(zhàn)略會繼續(xù)受挫。美國在新一年仍會把這一地區(qū)的事務當作外交戰(zhàn)略的重點,但是盟友日本和韓國的表現將很大程度上影響“亞洲再平衡”戰(zhàn)略的實施效果。日本在首相安倍上臺后右傾化愈加明顯,這一趨勢短期內無法改變。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后更是飽受國際輿論批評,美國對自己的小兄弟除了失望還是失望。日本在亞洲“開歷史倒車”不得人心,直接削弱美國將來與日本合作的道義性,其戰(zhàn)略支點作用大打折扣。而美國的另一個盟友韓國卻發(fā)現自己處境尷尬,認識到美國“重返亞洲”并非是在文化層面重新定義自己為“太平洋國家”,而是企圖牽制中國。然而,根據韓國亞洲機構的一份調查,韓國人認為日本是比中國更嚴峻的威脅。日本與韓國的島嶼之爭,以及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冥頑不靈也讓兩國心存芥蒂,割裂了美日同盟和美韓同盟。與此同時,美國對日本軍國主義可能死灰復燃,意圖小步快跑實現國家正常化和恢復戰(zhàn)前大國地位抱有戒心。因此,在未來的中日釣魚島爭端上,不選邊是美國政策的底線,而如何拴住日本,不讓它因為釣魚島爭端而把美國拖下水才是奧巴馬“亞洲再平衡”戰(zhàn)略中最難拿捏的部分。
美國目前的實力可以用“一超難霸”來形容,也有人將其外交政策形容為不再拋頭露面的“從背后領導”。不過,美國似乎仍死攥住“領導”二字不放,自我定位停留在“世界警察”的角色。有意思的是,近期全球獨立網絡與蓋洛普對68國國民的調查顯示,美國被視為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這無疑是對美國“世界警察”地位的響亮回應。2014年,美國是否會主動從這一職位“隱退”?還是繼續(xù)拼盡全力在國際舞臺縱橫捭闔?無論答案是什么,倘若美國把發(fā)生在全球任何角落的事情都當作有著戰(zhàn)略意義的大事,當作能夠對美國國家利益產生影響的事情,卻無視自己實力正走下坡路的現實,那么2014年注定會是美國外交“疲于奔命”的一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 孫成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