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不斷有一些女生和家長問我要不要讀博士,原因是擔心將來成為剩女。怎么會呢?我不解。她們說“讀完就二十七八歲,差不多就剩下了。”
“那為什么不在學習的過程中完成這個事情呢?大學、碩士、博士,有十年的時間去相遇相識相知。”
大部分人會說要是談戀愛就會影響學習。
確實,拍拖會影響學習,一點或者較多。問題是,考試成績和生活哪個更重要呢?如果想想這個問題,答案就不言自明了。有愛就不要放棄。更何況感情穩定后還能互相鼓勵、互相扶持。情商智商都高的人最后事業會和只顧學習事業的人一樣好,甚至更好。
在英國很多的女博士都在讀書的過程當中不僅僅找到一生所愛,很多人都結婚了,一些人還生了孩子。
所以一些女博士成為剩女可能有三種原因。一是一些家長和學生對讀書、戀愛間關系的片面看法。看問題不但要全面一些,還要看長遠一些。年輕貌美時甘當個小家碧玉肯定嫁得出去,可是人到中年后是否能堅持得住呢?
二是一些男士對自己的不自信,擔心把控不了。沒關系,總有優秀而自信的男人在等你。其實茫茫人海,無論是人人想娶的女神還是有人不敢娶的博士,都只要有一個人彼此欣賞就足夠了。多了也沒用。再說,相識于微時,知根知底、共同成長的兩個人,誰把控誰呢?世事艱難,相依為命、共同奮斗的兩個人,又誰Hold住誰呢?
不自信還緣于不了解,少溝通。我的四個女博士生,個個聰明漂亮,名花有主。有一個今年結婚快生孩子了。這樣的女孩娶回家,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她們生活上和一般女性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在某一專業領域和分析能力上有過人之處。女博士怪物論和西方的中國威脅論一個性質,都源于因不了解而產生的恐懼。
三是緣分未到。這恐怕是雙方都能接受的原因。命中的真命天子還沒有來,也就無所謂剩不剩了。耐心等待!
我的一位牛津老教授同事曾跟我半開玩笑說:中國之所以比日本更有活力,更有希望是因為日本浪費了一半的人力資源。
所以,女生要不要讀博士,這是一個看似娛樂八卦的話題,但其實是一個廣泛的社會現象,背后有深刻的原因和長遠的影響。
以此微不足道的觀點,分享給困惑的女生和家長。
(來源:中國日報 作者:牛津大學國際發展系傅曉嵐教授 編輯: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