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GDP同比增長7.7%。穆小樹 編制新華社發
參考消息網2月17日報道《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網站2月14日刊登題為《投資者應當接受中國的崛起》的報道稱,今年,投資者應當開始在其遠期投資組合中至少稍稍加入一點中國元素。在過去20年有關中國的文章中,許多歐美學者預言中國將在接下來的一年崩潰?,F在也一樣。事實上,假如把2000年——當時中國占全球GDP的比重略高于5%(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以來的所有可怕預言疊加起來,你會以為今天的數字高不了多少。然而,中國占世界GDP的比重已經上升到12%。
為什么西方世界多年來關于中國的看法總是錯誤的?
報道稱,一是把政治和感情觀點與投資攪到一起,這是不明智的。一位香港富豪說得很好,他說:“大多數人沒有把投資戰略與感情分開。我的看法是,即使我不能贊同你的政治立場,也許不喜歡你這個人,但如果我覺得你是一項好投資,那我還是會出錢支持你。”
二是請記住國家的歷史。很多人將今日中國與今日美國對比。然而這兩個國家處于完全不同的發展階段,人們應當記住美國在前不久崛起、變得從核心投資角度來看令人感興趣之前是什么樣子,以及美國是在什么時候給予投資者最大收益的。在十九世紀末,美國就像當今的中國。污染景象極為可怕,有人也許會認為貪污腐敗比中國還要嚴重。社會穩定就甭提了。
但你也許會問:“是什么讓中國如此有吸引力以至于我應當在證券組合中添加中國元素?”
報道認為,一、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人口國家”。自從鄧小平說出“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中國逐步走向更自由的市場經濟。這個過程非常成功,中國現在持有美國1.3萬億美元的國債。事實上,不管你愿不愿意,它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但中國人變得富有并不完全是壞事。記住這樣一句話:“借我一點錢,你是我的債主;借我很多錢,你就成了我的伙伴。”中國和美國現在就像被錢包連在一起的連體雙胎。
二、中國依然是全球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各行各業的高增長率公司很多,排除中國就是讓你的證券組合拋棄許多增長機會。誠然,有些公司會倒閉,市場會有動蕩時期,與在美國一樣。但你必須注意到你在西方新聞媒體上看到的消息,不要錯失這些機會。據不受中國影響的研究估計,中國2014年的不良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例可能會從2013年的不到1%上升到大約1.5%。無可否認的是,有人估計實際數字更高且這個比例在2015年會進一步上升,但人們不會看到能永久性擾亂該國經濟的情況。雖然會有短期的動蕩,但人們從未見過一個擁有如此巨額凈儲備的國家崩潰。
三、西方投資管理公司能提供專業意見。不同于以往幾十年,美國普通小額投資者現在可以直接加入由擁有豐富本土知識的公司掌管的共同基金。眾多英美資產管理者常駐中國,他們在買入前會現場評估每家公司的會計等經營因素。他們替你分清良莠。于是,小額投資者用區區3000美元至5000美元就能從各種優秀的西方基金經理手中購買基金。
四、這是將總體風險多樣化的大好途徑。人們都知道,投資組合多樣化至關重要。遺憾的是,經濟和金融周期分為許多階段,尤其是有時候中美兩國股票和債券市場背道而馳。因此,哪怕你的證券組合只分配很小一部分給中國,那也會降低風險而增加遠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