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據新華網消息,4月8日,俄美將簽署新的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這不僅標志著有意義的重啟核裁軍會談圓滿結束,還可能成為冷戰式的最后一個條約。俄羅斯《新聞時報》3月29日發表題為《最后的條約》一文,內容如下。
多年以來,莫斯科一直呼吁華盛頓起草協議來取代將要到期的《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以保持20世紀70年代形成的軍備控制體系。可小布什政府對克里姆林宮的建議不理不睬,就是不想承擔使美國行動自由受限的任何義務。而奧巴馬政府不僅做出反應,還把與俄羅斯達成協議當成重要的大事來做。
從國際舞臺整體戰略的角度出發,即將在布拉格舉行的簽字儀式對奧巴馬是重要的。恰好一年前,奧巴馬在布拉格宣布了消滅核武器的目標。與俄羅斯簽署了條約,在將于4月舉行的核峰會和5月舉行的核不擴散會議上,奧巴馬就有話可說了。
這兩次會議很可能達成若干協議,可如果俄美沒有簽署新的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美國的立場就會滿盤皆空。美國總統顯然希望用核裁軍來推動美國整個全球霸權體系的更新。
白宮希望,莫斯科和華盛頓的裁軍舉措能成為其他核大國的范例,這一期望注定要落空。其他國家已經擁有或謀求擁有核武器的原因幾乎與俄美關系無關。它們關心的是地區問題(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伊朗、中國),或是必須具備遏制明顯強大對手(朝鮮、伊朗)的手段。例如,莫斯科或華盛頓有多少枚導彈和彈頭對新德里毫無意義,可是伊斯蘭堡最好一枚核彈也沒有。
此外還會出現反效應。一些國家擁有核武庫多半還會終止俄美銷毀核武器的進程。俄美核裁軍不僅不能促使其他國家效仿,一些國家擁有較小核武庫也可能終止俄美裁軍進程。無論美國還是俄羅斯都不允許別國出現巨大核武庫,比如說中國。
只有在形成全新國際秩序的情況下,核裁軍才有可能。在這種秩序下,無論全球性遏制還是區域性遏制都將以其他方式進行。條約草案尚未對此做出規定,因為大家都會維護現有的東西。
與蘇聯時代相比,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當時這個問題不僅是蘇美關系的核心,也是整個國際政治的核心。今天核心變了。世界上的事情多種多樣,除了兩個超級大國的核對抗,什么問題都可能成為核心。甚至在俄美要解決的緊要問題中,核武庫也沒有排在前列。
俄美已失去對地區和世界進程的控制力,在這個意義上,奧巴馬對俄美核裁軍的立場本身并沒有價值,只是被視為一種正確的手段。人們習慣認為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的裁軍進程即將結束。至少這個進程在俄美雙方已失去意義,而又不可能將其擴展到其他參加國。
(來源:新華網 編輯:諶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