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直播 | |
周黎明:歡迎來到中國日報網環球對話節目。本期節目由《中國日報》、中國日報網、以及法國駐中國大使館聯合主辦,嘉賓是法國駐華大使Herve Ladsous(蘇和)。大使先生,歡迎您。 蘇和:非常感謝。 周:我是《中國日報》專欄作家周黎明。首先我要向您道歉,我們今天的訪談既不是用漢語,也不是用法語進行,而是用英語。 蘇和:沒關系的。我的漢語還不夠好。 周:我們這么做是因為我們的報紙是英語報紙。從語言上來講,我們雙方都要走出各自覺得舒適的地帶,找個中間地段。 蘇和:沒問題的。 周:本周早些時候,中法兩國發表了聯合新聞公報,隨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法國總統薩科齊在倫敦出席G20峰會之前舉行會晤,他們重申了中法關系的重要性,并表示愿意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加強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請問這是正式結束中法關系僵局的信號嗎?中法之間有沒有存在相互厭惡的情緒?您認為有沒有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蘇和:其實也不太是僵局了,情況還沒有那么糟。我們認為前一段時間是一個有誤解的時期,一個動蕩的時期。就像飛機飛行中遇到顛簸一樣。事實上,我們兩國最高領導人的會晤說明,對雙方來說,我們的關系都很重要。這對世界也是很重要的,因為這顯示我們在過去45年內建立了什么樣的雙邊關系。 今年是中法建交45周年,當初是毛澤東主席和戴高樂將軍決定建交的。這也是西方國家和主要的新興國家如何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建立何種關系的一個典范。是的,這是一個有誤解的時期,但誤解已經消除,不安的時期已經結束了。雙方也沒有相互厭惡。還用“飛機”這個比喻,“顛簸”結束了,飛機重新開始了正常飛行。我們就可以建立更深入的關系、更積極的關系。這才是我們主要領導人間的共同意愿。 周:中法雙方的主要誤解在西藏問題,或者法國政府在西藏問題上的態度。你認為這個聯合新聞公報標志著法國立場的重大轉變嗎?還是因為在當前的環境下我們兩國的經濟合作更顯緊迫,而暫時擱置西藏問題?這一問題會繼續影響雙邊關系嗎? 蘇和:你知道,聯合新聞公報由兩國政府一起發表,非常清楚地表明我們的政策沒有任何變化。在西藏問題上從來沒有任何變化。這一立場在45年前,戴高樂將軍決定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時候就已經很清楚了,而且從來沒有變化過。這個立場就是“一個中國”的政策,就是“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政策。這是我們一貫的政策,從來沒有過任何變動。 西藏問題之所以產生誤解,其中一個原因是西方的很多人甚至大部分人,認為達賴喇嘛是一個精神領袖、宗教領袖,而不是政治領袖。我們在聯合新聞公報中再次強調這一點,那就是我們不會以任何形式給予西藏獨立這一概念以任何支持。西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這是我們一貫的政策。這和轉變無關。這是一項一貫性政策的重申。這當然和經濟因素也毫無關系。因為這向來是我們的政治原則,我們從來沒有違反過這一原則。所以我們才能達成共識,并期望繼續加強雙邊關系。 周:當你說“政策”的時候,我假定您說的就是“國家的政策,是政府這些年來對西藏問題一貫的政策”。實際上,我們的網友Looker,他想知道法國總統薩科齊先生去年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是否代表法國一些人的說法和做法?在支持西藏,或者支持西藏獨立問題上,那僅僅是一種個人觀點嗎?或者它不僅僅是代表了個人觀點呢? 蘇和:對西藏獨立,沒有任何支持。讓我再次強調這一點。讓我非常明確地說,對我們來說,西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這絕對不是一個問題。 當然,我承認去年是有一些問題的,尤其是當奧運圣火進入巴黎的時候,有少數人……實際上,絕大部分的法國人是支持奧運圣火進入巴黎的,正如他們支持在北京舉行奧運會那樣。北京奧運會也是巨大的成功,我們對此也感到非常高興。唯一遺憾的是,法國人沒有獲得更多的獎牌。沒有別的什么了。我們對那時候發生的事情也深表遺憾。 但是再次回到西藏問題上。很多西方人,包括法國人,他們對西藏的現實狀況了解不多。他們對西藏持有一種理想化的態度。他們知道高山、藍天,但他們不知道西藏的歷史,也不了解西藏在過去60年的狀況。我認為這是需要更多解釋的地方。 周:但是,我猜我們的很多網友可能不會同意這種解釋的。您知道,當薩科齊和達賴會見的時候,這不是一種政治姿勢嗎?不是在支持什么嗎? 蘇和:當然不是……昨天在倫敦的新聞發布會上,他再次說明了這一點。他說,當時是在諾貝爾獎獲得者的一個聚會上,他與其中一位獲獎者會晤,與一位宗教領袖、精神領袖會晤,僅此而已。這一會面絕對沒有意味著政治立場的宣示。我認為這就是誤解的一部分。這絕對沒有政治意圖,絕對不是政治宣言……因為,讓我再次重申,顯而易見地,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 周:他以及法國政府現在有沒有意識到:中國人和中國政府把這理解為一種政治聲明,認為這傷害了中國人民和政府的感情。所以,他還會和達賴喇嘛會晤嗎,不管是作為法國總統會晤,或者在退休后僅僅作為一個普通公民會晤。 蘇和:我沒有聽說他有意與達賴喇嘛再次舉行會晤。 周:在您看來,法國政府在制定對華政策時會在多大程度上考慮到中國人的感情因素? 蘇和:我認為,我們確實看到了人們在這一問題上的情緒。我們當然尊重中國人以及中國政府的感情。但是,我再次重申,對于這一原則性問題……因此,法國政府發表聲明再次重申在該問題上的一貫立場。我認為這應該可以消除近期以來的所有相關疑慮。 周:請問薩科齊總統今年年內會訪問中國嗎?或者作為一種禮尚往來,您覺得會不會有主要的中國領導人訪問法國? 蘇和:我認為,我們之前有過原則上討論。是的,我們必須利用一切的機會。首先,我們要重新在兩國之間啟動全球戰略經濟會談。同時也要抓住一切高層會談包括最高層會談的機會。但是,據我所知,目前我們還沒有具體計劃。但如果有,我們會在合適的時候公布的。但是,抓住一切機會加強交流的意圖是肯定有的。這是符合我們兩國的利益的,也對國際社會有利。 周:正如您所認為的,我們之間不存在西藏問題。那在我們兩國關系發展的過程中,還有其他瓶頸問題嗎? 蘇和:我看沒有。你看,我們這些年來所建立起來的全球戰略對話,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和我們兩個國家,中國和法國,都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這一事實有關的。依據聯合國憲章,我們都對世界的和平,安全是有特定義務的。這就意味著,與其它國家相比,我們更有必要一起合作,來解決所有這些問題,比如安全問題了,不管是全球的,還是地區的。尤其就像我們現在共同應對全球金融、經濟危機。要面臨可持續發展問題、全球氣候變遷的問題了,還有環境問題等等。所有這些問題是我們需要加強努力去解決的問題。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我們可以幫助帶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 周:這些是要在即將到來的第11屆中歐峰會上要討論的問題嗎?據您預測,在中國和法國之間會達成什么樣的具體的協定呢? 蘇和:首先,肯定會和歐洲有關。當然,峰會會討論這些全球問題,但或者更強調應對金融危機吧。因為這是所有人最關心的問題。在今年年內,在瑞士任輪值主席國之前,還有其它的峰會會在即將在哥本哈根舉行的關于氣候變化的峰會之前舉行。這要靠中國和歐盟國家來共同努力,為在哥本哈根舉行的峰會的成功做出實質性的貢獻。 所以,作為歐盟最重要的一個成員國,法國需要和中國共同努力。所有這些努力都是互補的,可以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我們的合作會有助于解決世界性的問題。 周:今年是中法建立外交關系45周年。名為Road的網友想知道雙方的紀念活動都有哪些?您覺得中法關系的將來會是什么樣子的? 蘇和:為毛澤東主席和戴高樂將軍在1964年一月作出的那個決定,我們在一月份已經有了一些紀念活動。在法國,我們有一些活動,在北京,我們也有一些。讓我給個例子。和往常一樣,我們將舉行文化交流節。相比去年,今年的活動甚至會更直觀、更重要一點兒。我們會在中國21個城市舉辦150多場活動。 也就是說在中國的主要城市都會有活動。我們會有電影節、音樂會、展覽。還會有一些名人,像蘇菲·馬索,像朱麗葉·比諾什等。這是我們想做的一些貢獻。是我們想帶到這兒的。因為這可以展示我們雙邊關系的質量。這也可以展示我們各自文明的重要性。我們都是古老的國家、古老的文化、古老的文明。相比于其它國家,文化對我們來說要更重要一點兒。文化一直是中法關系的標志。我們可以為一代一代的人們,也包括年輕的一代人帶來美麗的、令人興奮的東西。所以我非常自信。這尤其能夠展示我們可以一起做的事情。這會是一個巨大的成功的。 周:在您接觸的中國人中,整體而言,您覺得他們是不是更了解這一點了呢? 還是有一些誤解,或者文化鴻溝呢? 蘇和:我不會說這是一個文化鴻溝。當然,我們要做的肯定還有很多,來使雙方更了解彼此。這也是我們為什么要把更多的法國文化元素帶到中國。當然,我知道,在法國的中國大使館也在把更多的中國文化元素帶到法國。因為只有通過這些更深層次的了解,兩個文明社會中人民與人民之間的關系才會更進一步。這個我是很自信的。你知道,當我看到,比如,在法國,有超過25,000名中學生在學漢語。這一數據,每年以20%的比例增長。在中國,我們也有100,000名中國人,尤其是年輕的中國人在學法語。我們還有16家法語聯盟,在中國的主要城市教授法語。我認為,我們必須做更多的工作。順便說一句,在中國,法語是僅次于英語的,學習者最多的第二外語。 周:正如您之前提到的,誤解是引起去年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的最主要因素。我假定這是政治因素之外的文化因素。因此,在中法兩國人民之間,可以發生的最大的文化誤解會是什么?這不僅僅是針對去年,而是針對任何時候的。 蘇和:我覺得誤解的成份也不是很大。這當然主要是信息量不夠。有些法國人是中國電影迷。這當然是一種使某種文明更流行的很好的方法。但是他們不太了解歷史,不太了解文學。這是我們要長期努力的地方。 周:您剛才說了很有趣的一點兒。談到電影,在普通的法國人了解中國的時候,哪種電影會最有影響力呢?有沒有什么特別的例子?有沒有什么主要的平臺、渠道來使普通的法國人了解中國呢?而不是僅僅針對那些研究中國的人,那些學者的。有什么可以進一步開放的渠道您可以建議的嗎? 蘇和:讓我給您提供一些很有趣的數據。你看,在法國電影院,去年有30部中國電影在放映;在中國,只有4部法語電影在放映。因此,這表示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但是,當然,中國電影很流行,因為它們非常好,很棒的演員、很棒的導演,非常吸引人的故事情節。這可以是關于現代中國的、關于歷史上的中國的,像三國的故事就很流行。因此,我認為這是我們需要鼓勵的事情。我們也想看到更多的法國電影進入中國。我們每年生產的電影和美國產的一樣多,當然也包括大片。我希望它們能被更多的人了解。但是,我認為,正如我之前說過的,我們在整個藝術,在文學方面,可以做很多事情。我確信這可以加深了解。 周:我確信,中國人確實在看了很多法國電影,否則,他們也不會了解蘇菲·馬索等人的。除了電影,您認為什么書能影響文化交流的,能使人們拓寬視野的? 蘇和:我認為,所有最近出版的最流行的中文書也已經翻譯成法文了,也翻譯得很好。很多中國小說家,像莫言的書在法國都是很受歡迎的。《兄弟》也在法國出版,很多人在讀它。 周:我們在談論電影或者書的一般情況。 但就您個人而言,您能指出來哪一本,或者哪兩本中文書或者哪部電影影響過您嗎? 蘇和:當然可以。這些年來,我讀了很多中國名著。 周:比如? 蘇和:像,《三國演義》、《紅樓夢》、還有,被稱為……施耐庵的。我忘了書名了。 周:《水滸傳》。 蘇和:所有這些書都很吸引人。因為它們提供了這么多知識,這么多關于中國的背景知識的。 周:關于現代的呢?電影呢? 蘇和:我不是一個很喜歡電影的人。當然我很喜歡陳凱歌拍的電影和其他一些導演的電影。 周:你在大學里主修東方研究專業。你當時學到的中國是什么樣子的?是中國的自然畫面呢,還是覺得更像是一個遙遠的幻境? 蘇和:我開始學漢語的時候正好是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那時我們有一些來自北京的老師,他們會向我們展示那個年代的中國。所以,那不僅僅是關于傳統中國的,也是關于那時候的問題、那時候的政治、那時候的經濟的。從那個時代到現在,觀察中國革命的發展對我來說一直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周:有沒有什么中國精髓,中國的事物,真得讓您印象很深,以至于您覺得應該告訴我們的讀者的? 蘇和:為人民服務。這個理念應該是在任何地方都有的。在我們國家也是這樣,當然是在不同的系統里。這是關于服務人民的,關于改善人民的福利的,關于社會和諧的。這是一個我們可以共享的目標。 周:有沒有什么古代的名言警句呢? 蘇和:我不會冒險來試著準確地說出一個的。但是我記得一些思想。一些孔子的思想。比如仁,比如對長者講禮貌,這些價值觀在信奉孔子的人那里可能流行很廣,但我們也可以很輕易地接受。 周:談到這個,請問,這么多年以前,從您作為一個研究圖蘭朵的學生到作為一名外交人員,您有沒有發現我們中法文化之間的相似處,尤其是那些您沒有意料到的?比如我們中國人和法國人都喜歡烹飪。 蘇和:是,我會很愿意提及我們都愛好美食,這是生活中基本的共通的美的東西。我們都喜歡美食,追求美。這是我們相同的地方。 在政治領域,我們在一些基本原則方面也是一樣的。我們在追求成為我們自己,追求獨立,維護自己的文化身份方面是一致的。你知道,在一個全球化了的世界里,可能會有一種同一化的文明,有一種更英美化的趨勢。當然,我們已經看到了這一趨勢的證據。年輕人都會去吃漢堡包,去看美國電影。事實上,為什么不去呢?但,基本上,我們不想讓同一的全球化的模式來稀釋我們的文化,或者你們的文化。相反,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文明都對世界有貢獻的。所以它們應該得到保存,應該受到鼓勵,好好發展。因此,這是我們一樣的地方,我們僅僅是想作我們自己,中國將仍然是中國,法國將仍然是法國。 周:您知道,一定會有文化之間的差異的。因為每一個文化,每一個國家要保持自己的特色的話,就是保持一種多樣性,保持差異。因此,哪些差異使您很吃驚呢?不一定會是負面的差異。而是我們思考方式的差異,生活方式的差異? 蘇和:很明顯的,當然有。 生活方式,經濟發展的程度,當然還有歷史。沒有一個國家的歷史有中國的那樣悠久,也沒有那么連續。我們可能是西歐國家中,歷史最久,最連續的一個了。但是還是不如中國的歷史悠久,連續。 周:您在1980年代早中期,在中國從事外交工作。所以您對中國早期的改革應該很了解。您覺得是什么使中國成為現在的中國?您覺得它是在正軌上嗎?您覺得進展是太快了還是太慢了? 蘇和:首先,我覺得進展非常驚人。我在1983年來到北京。我清楚地記得在1983年10月,中國首次允許個人購買私家車。一個在北京郊區養雞的女士買了一輛汽車,她非常驕傲,還上了電視,幾乎上了一周。當然,現在,您看看城市中車輛的數量,你可能不會覺得這是個恰當的例子。但我會說,最明顯的差異就是普通人所享受到的物質豐富程度。所以這不是一個發展太快或者發展不夠快的問題。發展得非常非常快,也非常非常好。這當然是一種非常積極的趨勢。現在,我們所真正希望的,政府也完全意識到的,就是改善環境。因為25年前并沒有污染。但現在有了。也在采取各種措施。我們也很確信,未來幾年,空氣和水的質量也會不斷地得到改善。這也是為了人民的利益。所以,很大的差別啊。 我也會說,人們的想法發生了變化。你可以看到人們可以到處旅行,可以出國,而沒有什么困難。這也是我發現的很大的進步。 周:你覺得,從現在開始,中國的未來會怎樣?更強大,更繁榮?有些人認為,一個更強大更繁榮的中國會被西方認為是一個威脅。 蘇和:有時候很多西方媒體也一直這么寫,我們國家的一些媒體也是這樣。但我們的想法正好相反。 我們認為中國在變得更繁榮,這對全球、對個人,我們覺得都是有益的事情。這也意味著,我們必須一起,不斷地多多討論全球問題。環境問題是一個例子。在中國的污染也影響了其它國家,這對全球氣候都有影響。所以,我們必須一起就此做出努力。或者做一些與維護世界和平、抵御金融危機有關的一些事情。 這也是我們為在倫敦舉行的G20所作的準備工作。和我們為在華盛頓舉行的第一屆峰會所作的準備一樣,我們認為,中國是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金融合作伙伴。我們,作為一個國家、作為歐元區的一員,我們一直都有互動,我們還要深入互動。 周:實際上,我們的很多提問都是來自于我們的網友的。下面的問題來自于一個名為Lily的網友。她問您,在您所到過的所有城市中,哪個城市給您的印象最深。 蘇和:我到過很多地方。通常,每個月有8到10天,我會呆在北京以外的地方。我會說任何一個地方都給我留下印象。我經常到廣州,到上海,到武漢。我到過的每一個地方,都看到城市的美化啊,住宅狀況的改善了。當然人們也想看到一些過去的事物,因為這也是關于中國的很重要的內容。像到山西的平遙也很有意思。到承德,我的印象也很深。到一些水鄉,像上海旁邊的烏鎮,杭州,都是很美的地方。看到這些城市,總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周:內陸城市呢?有沒有什么地方讓你很向往的。 蘇和:當然。像湖北了,很有趣的一個省份。像安徽,我下周會去。我的孩子們要過來。我會帶他們去桂林,去云南。讓他們看看以前沒去的這些地方。我第一次去的時候,感覺不錯。這對他們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周:我們的網友Jessica問,“在我們的印象中,法國以美麗、浪漫而聞名。那么法國人民對我們中國有什么印象呢?要是請您必須用一個詞來描述中國,那會是什么呢?” 蘇和:我認為。。。。。。馬上出現在我腦海中的是“羨慕”。 “對連續性的一種羨慕”。比如,現在的中國人可以閱讀3000年前的文章。這太不可思議了。他們可能對這個不太了解。但是他們很羨慕這種奇妙的文化。是這樣子的。 周:當中國和法國經歷困難的時候,或者像您說的經歷有誤解的時候,您作為一名外交人員,向法國說明中國情況的時候,或者向中國說明法國情況的時候,您已經經受了不少困難吧?您有沒有失敗過?這個問題來自于我們的網友Crick。現在,情況好轉了,您有沒有覺得輕松了很多呢?當您聽到中法關系惡化的時候,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蘇和:讓我換一種方式來說。我是一個樂觀的人,如果我不是一個樂觀的人,我就不會是一個外交人員了。我們的工作,就是要觀察長期的趨勢,耐心、認真工作。永遠不要放棄為實現目標而奮斗。有時候,不太容易,有些困難。但保持樂觀,這就不太是個問題。要不斷努力。 周:讓我問得更具體一點兒。現在一切都回到正軌,您能展望一下中法關系的未來嗎?會有更多不順,還是會有所上升,皆大歡喜? 蘇和:當然,我不會希望有不順。當您看到結婚的兩個人,有時候他們的關系會出現一些磕磕絆絆。當有誤解的時候,要就此討論,來試著發現共同的地方。但我預測不會有大的波折。我覺得我們的雙邊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兩個國家的領導人已經明確地表述了中法兩國的目標,我們的工作就是實現這個目標。當然。我們比平常會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我們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很長。這不是吃喝玩樂。人們可能會覺得我們外交官會長時間地打高爾夫、喝茶。但那只是偶爾的情況。我們的工作通常是長時間的談話、解釋、協商,到各省旅行,與省長、市長、孩子們談話來促進雙邊關系向前發展。這也是我喜歡的事情。 周:大使先生,下面是最后一個問題。1958年,中國第一次和外國聯合制片,這個國家就是法國。電影的名字是《風箏》。這個風箏上繪著卡通形象的孫悟空,還有一封信。這個風箏從中國飛往法國,被一位法國小男孩兒和他的妹妹撿到,他們夢想能到中國,見見他們的中國朋友。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讓我們轉換一下這個故事。也就是說,如果有一些中國男孩子,夢想著去法國見見他們的法國朋友,您會建議他們去哪些地方呢?在這些地方,他們會見到最具有代表性的法國人,或者最友好的法國朋友。讓我們排除像埃菲爾鐵塔那樣明顯可以的地方。您能說出一些這樣的,但是不太有名的地方嗎? 蘇和:你知道法國可能不是特別大,但是法國的風景還是很多樣的。走出25英里,你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不同的生活方式。不管是在北部,還是在南部。但還是有一些極其美麗的地方的。舉個例子,在法國中部的盧瓦爾河谷。那個地方這么好,以至于在幾百年內,法國國王都在那里建造非常美麗的城堡,非常浪漫。在那里,天氣很宜人,也有美食,美酒,人們說最純正的,原始的法語。這里是您所說的那樣的地方。 我的老家,在南部的農村地區,那里很安靜,風景很宜人。也有美食、美酒。我要說的就是,您不需要走很遠就能看到很不同的風景。不管是高山、山谷,還是森林、河流,海岸,我們的海岸很美的。在西部,在地中海海岸,都有很美的度假區。所以,我很難說法國的哪個小鎮是不美的,我這么說,請您見諒哦。每個地方都很好,人民都很友好,很好客。 周:之前有網友說她對法國的印象就是“美麗和浪漫”,“浪漫”這個詞是描述法國最合適的那個詞嗎?它可用來描述整個法國呢,還是僅僅指巴黎? 蘇和:不,我覺得是說整個國家的。你們所說的“浪漫”我覺得這是一種生存方式。我覺得這個詞是指整個國家的,是指它的人民的。 周:毫不夸張地說,在中國的每一人,至少是給我們留言的每一名網友都期望我們雙方的國家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希望大使的話已經給了我們更多的希望。謝謝您。謝謝觀看。 蘇和:謝謝周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