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環球網2006年11月特稿,原題為《中日共同研究歷史或許會激化雙方矛盾》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中國和日本就兩國共同歷史研究達成一致,將在年內舉行中日學者共同歷史研究第一次會議,并將于2008年發表研究成果。有國際問題學者認為,中日之間的摩擦不會因為兩國對共同歷史問題的認同而被化解,因為歷史問題并不是中日矛盾的根本問題。如果期望無法實現,雙方會相互指責對方毫無誠意,從而激化已經存在的問題。
美國之音報道說,中日外長之間的會晤是這兩個鄰國關系的最新發展。上個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臺不久就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結束了兩國元首過去幾年來沒有正式互訪的政治僵局。
關鍵問題在兩國如何對待對方
黃靖是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外交和國際政治資深研究員。他說,中日首腦會晤后,兩國關系的好轉和正常化有利于雙方的根本利益;但是,兩國政治關系的正常化并不意味著雙方存在的關鍵性問題自動消失,雙方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其中包括東海油氣田的爭議、釣魚島的主權、以及歷史教科書等問題。
黃靖指出,中日兩國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絕不僅這些。他說:“但是我覺得雙方要解決的最關鍵問題是在東北亞地區在歷史上同時出現兩個強國,沒有像兩個國家都很強的這樣局面,所以,中日雙方都應該學會怎么樣把對方作為一個平等的強國對待,來正常交流。這是兩國都沒有經驗的,并且雙方的準備也并不是很足。”
黃靖說,如果中日這兩個強國平等交流,首先要面對的是如何看待歷史,因為對自己歷史和對方歷史的認知是進行平等、正常交流的基礎。
雙方看歷史角度不同
黃靖認為,中日雙方對二戰期間日本在中國的所作所為歷史史實的認定沒有什么歧見,但是對那段歷史的解釋看法迥然不同。
他說:“現在雙方的問題是,雙方對歷史有不同的看法,根本的原因是雙方看歷史的角度不同。日本從日本的角度去看中國,中國從中國的角度去看,這樣就產生了很多的分歧。因為日本盡管已經承認錯誤,但對錯誤的理解并不是大家所認為的那么深刻,因為跟德國比起來差距就出來了。”
黃靖認為,雙方專家學者開展中日共同歷史研究、找出各自對歷史解釋和看法的不同點、并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才能為今后兩國的關系發展打下牢固的基層。
歷史問題并不是中日矛盾的根本問題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的中國問題專家譚慎格認為,日本二戰后崛起成為亞洲最大的經濟強國,而中國在經歷了二十多年的開放后成為亞洲的主導力量。他說,中國企圖讓日本不要忘記二戰期間的罪行,要內疚和懺悔,同時中國還把日本看作是個“暴發戶”,必須承認中國的權威,因此中日關系不可避免地會呈緊張的局面。
他說:“我認為,中日之間的緊張關系不會緩和,除非日本要跟北京而不是跟華盛頓保持步調一致,因此,中日之間的摩擦不會因為兩國對共同歷史問題的認同而被化解,因為歷史問題并不是中日矛盾的根本問題。
譚慎格指出,中日兩國即將舉行的第一次共同歷史研究會議從根本上講無助于雙方的關系,因為它預計的期望將無法得以實現。譚慎格說,當這些期望無法實現時,雙方會相互指責對方毫無誠意,從而激化已經存在的問題。
(編輯:王晶 來源:星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