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民間科技交流與合作
中日民間科技交流與合作是中日科技合作的基礎,其交流合作面廣人多,已達到相當大的規模,具有實質性內容的合作項目也在不斷增加,并開始與我國開展較高水平的合作。在一些大型項目的合作中,其技術含量也在不斷增加。1998年中日技術貿易總額達17億美元,已建成“上海華虹NEC”(0.35微毫米64Mbit半導體芯片)、“首鋼NEC”(芯片)、“上海發納克”(機器人)、“首鋼莫托曼”(機器人)、“無錫夏普”(大屏幕液晶)等一大批先進技術企業。有世界最大的移動通信之稱的NTT
DOCOMO(網絡)和日本計算機研究所等高技術企業最近均相繼宣布將投資中國。據日本的統計,目前在華投資超過100萬美元的高技術企業已超過1,000家。另外,我通過各種渠道開展的智力引進和技術培訓穩步發展,我通過日本花甲協會、日本海外開發會(JODC)、日本海外技術者研修協會(AOTS)、日本技術士會等組織每年引進500多名花甲專家,到我工農業生產和科研第一線幫助我開展技術革新、傳授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發揮了較大作用,其中部分專家獲得國家“友誼獎”和有關部門頒發的“國際合作獎”。例如,通過日本專家引進的地膜覆蓋、水稻旱育稀植等農業生產技術,為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發揮了很大作用。又如,通過各種渠道向日本派遣了大批研修生,據財團法人國際研修協力機構統計,自1992年到1998年,中國累計向日本派出各種類型的技能研修生達123,117人。
近年來,日本大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如日本住友商事與上海交大簽署了產學聯合的技術開發、經濟合作及人才培養等全方位產學合作協議。是繼日本三井物產后的第二家大商社與中國大學的全方位合作。其目的是利用上海交大所擁有的生物技術、納米新材料技術的多項成果及知名度進一步拓寬其商業渠道。雙方將通過共同開發及委托研究、人才交流等形式加強合作,對有希望的技術開發項目,雙方共同出資,在中國建立合作公司等。又如,日本大金公司在空調技術開發領域與清華合作,在清華校園內設立了“清華-大金研究開發中心”此舉是日本空調企業首次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雙方各派十名研究人員,重點是從事節能環保型等關鍵技術的研發。繼東芝、理光、富士通等大企業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之后,NTT
DOCOMO公司為了加強中日民間在信息通信技術領域的合作,推進第四代移動通信(4G)及相關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發,在北京設立都科摩(DOCOMO)通信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日本NEC也于2003年9月在北京中關村又新設了“NEC中國研究院”,其研發重點是面向下一代互聯網的移動通信系統技術。廣納國內外優秀人才,瞄準中國市場需求,旨在建成具有領導該領域世界潮流的技術研發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