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2006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GZDoc)于12月9日降下帷幕。大會由國家廣電總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廣州市人民政府和廣東省廣播電影電視局承辦,廣州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和廣州電視臺執行承辦。
實施要點:
*
在功能定位上,切實把握中國紀錄片制作人的需要,始終以服務中國紀錄片制作人為首要目的。在內容設置上,2006大會延續以往歷屆大會的宗旨和任務:舉辦有主題和啟發意義的紀錄片學術研討和培訓活動;建立成功的紀錄片投資、制作、銷售之間交流機會和交易市場;獎勵紀錄片工作者的作品和工作;推廣中國紀錄片產品和制作人。
成效點擊:
*2006年大會吸引了全球52個國家和地區的紀錄片制作人和播放機構的專業人士以不同的方式參加大會。為中國紀錄片制作人立足國際紀錄片市場創造了機會和指引,同時,也為國際了解今日中國提供了直接窗口。
*通過對中國紀錄片制作人國際市場培訓,培育了有國際產品生產能力的中國紀錄片制作人隊伍。
*以務實計劃資助中國紀錄片制作人走向國際市場,直接提高了中國紀錄片制作人實戰能力。
2006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 (以下簡稱"大會")于2006年12月9日降下帷幕。至今,大會已經連續舉辦了四屆。
這個由國家廣電總局國際合作司指導、廣州電視臺發起的大會,得到了紀錄片行業中最富有活力和實力的制作與播出機構的積極響應,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的紀錄片制作人和播放機構的專業人士,以不同的形式深度參與了大會的相關活動內容。此外,國家和地方外宣機構,也利用大會的展示平臺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對外宣傳活動。
在過去三年里,以大會的名義組織了十多次的國際交流活動。參加的人員包括:大會工作人員、國家紀錄片專門生產機構、地方外宣機構、廣電系統和民營公司紀錄片制作人。通過到國外交流,進行中國紀錄片展播及大會宣傳活動,建立并簽定與國際紀錄片活動合作意向,舉辦專場宣傳中國紀錄片,并組織關于如何參與紀錄片國際銷售的培訓活動。
大會為中國紀錄片制作人立足國際紀錄片市場創造了機會和指引,同時,也為國際了解今日中國提供了直接窗口。不少國際紀錄片播放機構代表和國際紀錄片制作人通過接觸和參加大會各項活動,糾正了他們因對中國的不了解而產生的偏見。許多頗具國際影響力的紀錄片播放媒體表示,在中國題材的紀錄片制作方面,將從與非中國制作人合作的傳統模式轉向主要與中國制作人合作,并在他們的電視媒體上,為觀眾展示一個生機勃勃、日新月異的中國。
組織中國題材紀錄片國際展播
在過去三年里,大會在廣東省廣播電影電視局的審批同意下,組織了共50多部中國制作人制作的中國題材紀錄片參加國際多個紀錄片活動,活動地點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波蘭、德國、日本、伊朗等。參展的中國紀錄片內容涉及人文、歷史、社會等各個方面。它們都曾經參加過大會,其中部分紀錄片還榮獲過大會的相關獎項。
波蘭克拉克夫電影節負責人巴巴拉女士在接受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采訪時指出:波蘭人民通過觀看中國紀錄片,了解到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了解到中國人民為建設、發展國家做出的辛勤努力。加拿大ASQUARE公司的制片人比爾·杰金斯則指出,北京奧運會是一個很好的合作題材:"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行,外國人對中國的興趣很濃。只要是與中國有關的、真實的、有趣的紀錄片,我都會很注意與制作公司交流,爭取合作。"
2006年大會還和德國紀錄片制作人協會簽定了合作意向,未來,中國紀錄片將在德國多個城市展播。
邀請國際嘉賓感受中國
大會邀請參會的國際紀錄片播放機構代表參觀游覽了北京的歷史文化古跡、上海市區、烏鎮、杭州、廣東開平等,為國際紀錄片播放機構和中國制作人合作制作中國題材的紀錄片打下了良好的感性基礎。
在國際紀錄片播放機構代表旅行的過程中,大會還組織了有關的中國紀錄片制作機構參與的主題活動,如"北京之夜"、"五洲之夜"、"珠江夜游"、"廣東日"等,這些活動促進了國際紀錄片播放機構與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五洲傳播中心、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及其他相關機構之間的溝通交流。
培育制作人隊伍
三年來,針對目前中國紀錄片制作機構和制作人對于國際市場了解不多的實際情況,大會開辦了若干個名為大師班的市場培訓課程。
在2006大會上,來自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丹麥國際電視機構的知名紀錄片制作人為中國紀錄片制作人講述了如何制作與國際市場接軌的紀錄片,包括如何尋找、研究、寫出故事,紀錄片個案講解,紀錄片拍攝、后期制作和不同版本制作以及國際化銷售等,讓中國制作人對世界市場有了具體了解,同時為推銷中國紀錄片產品打下了良好基礎,縮短了與國際市場的距離。
同時,大會還采取了紀錄片方案預售的方式,直接讓中國紀錄片制作人聽取國際買家描述自己的需要。
走向國際市場
2006年起,大會試行資助中國紀錄片制作人參加國際紀錄片市場活動計劃,目前已有20人次獲得資助,參加了加拿大HOTDOC和德國萊比錫國際紀錄片節的紀錄片市場活動。通過資助活動,中國紀錄片制作人得以迅速認識自己與國際市場的距離,并做出國際合作的策略調整。
2006大會繼續推進資助15部最具國際銷售潛力的中國紀錄片制作方案參加2007年各國國際紀錄片節相關活動。
另外,Discovery亞洲電視網也利用大會平臺,聯合大會推出2006年度Discovery"新銳導演計劃",挑選出的6個最佳方案將在未來一年內獲得探索頻道投資,并在探索頻道全球200多個頻道內播放,首映式將會在2007大會上進行。
增進國際會展合作
過去三年,大會已經與德國萊比錫紀錄片節、波蘭克拉克夫電影節、加拿大HOTDOC紀錄片節、法國陽光記錄片節建立了合作關系。在2006年大會上,即將推進合作關系的包括荷蘭阿姆斯特丹紀錄片節、法國康城紀錄片節、新西蘭電影節,這些合作將會為中國紀錄片和制作人帶來更多全球展播和國際合作的機會。
問題和挑戰
過去三年,通過大會了解到,中國紀錄片制作人在走向國際市場遇到了若干的問題和挑戰,有些正在克服,部分需要來自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這些問題包括:文化差異、語言、資金、國際聯合制作政策、體制、實踐機會和中國本土播放機會等。
而在這些問題中, 國際聯合制作政策、體制和中國本土播放機會是目前突出的問題,需要來自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
在歷屆大會的國際合作活動中發現,中國紀錄片制片人的活動空間比紀錄片導演更為廣闊。掌握英語的制作人有更多和國際同行溝通的機會。民營公司的制作人比電視臺的制作人更容易縮短和國際合作的距離,更能顯示成效。未來,民營公司將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國際合作生力軍,值得政府支持和引導。
(作者:張亞杰 編輯:王晶 來源:傳媒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