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薪水排行榜惹爭議
近日,中國教育發展論壇公布了2007年中國88所大學畢業生薪水排行榜。該排行榜一經公布就引起各方關注,最令人驚訝的是中國地質大學畢業生以4980元居第一,北大、清華跌出前十,而江蘇高校的畢業生薪資水平表現不佳,最高排位僅為36位。
對于這個薪水排行榜的權威性、科學性,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及江蘇高校就業指導人士,試圖考證這份排行榜的權威性。
薪水排行榜江蘇高校靠后
記者注意到,在這個2007年中國88所大學畢業生薪水排行榜上,列出了88個大學的畢業生的薪資水平,這個水平從4980元一直到1131元,最高到最低相差4倍多,在列在前10位的高校中,真正能稱得上頂級名校的只有第五位的復旦大學,傳統名校北大、清華跌出前10位,分別為清華大學畢業生3167元排19位、北京大學2833元排27位。該排行榜對于這個現象還專門指出,北大、清華畢業生實際收入穩居第一二位,但由于調研對象只提供了基本月薪,不含占據北大、清華畢業生實際收入大部分的浮動工資、補貼及獎金,所以導致其跌出本排行榜前10。
記者注意到,該排行榜對江蘇高校也進行了研究,共有7所江蘇高校上榜,最高排位36位,最低為86位,進榜的江蘇高校都為在全國有影響的211重點高校,但與雄厚的辦學實力不同的是,畢業生薪資水平普遍排位不高,有的高校畢業生基本工資水平僅1000出頭,該排行榜的排法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據了解,該排行榜的公布單位為中國教育發展論壇、中國大學畢業生薪資水平調研組。記者昨日隨即與榜單聲稱的發布單位——中國教育發展網取得了聯系。據了解,中國教育發展論壇是由中國教育發展網建立的全國教育網絡主論壇。主要提供教育教學資訊交流,教師溝通等服務,同時,針對學生群體推出了相應互動專欄。
中國教育發展論壇的主辦方中國教育發展網編輯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并不清楚大學畢業生薪水排行榜的事情,也沒有人或組織請其在論壇上發布,這很有可能是網友在論壇上自己張貼的,是不是惡作劇也未可知,對于中國大學畢業生薪資水平調研組這個組織他們也不清楚。
前10位院校點評存疑問
記者還了解到,在一些論壇上還出現了澄清的帖子,帖子聲稱,近來網絡流傳所謂“2007年中國大學畢業生薪水排行榜”,經調查實屬某所院校為自身炒作而抄襲、篡改某課題組調研結果,本調查原為內部調查,以傳統意義上工資做為薪資排行標準,不包括獎金、補貼、福利以及灰色收入及其他收入,以本次調查12475份調查問卷為排行對象,存在正負7.8%的誤差。
有關方面還專門列出了前10位高校薪資水平的點評,具體為:
1.中國地質大學:4980元(以地礦、珠寶類為主,畢業生主供石化勘探、珠寶相關企業,起薪4000元以上)。
2.電子科技大學:4500元(以電子通訊類為主,畢業生主供電子通訊如電信、網通等企業,起薪3500元以上)。
3.中央財經大學:3800元(以財經類為主,由于背景雄厚,大部分畢業生進入國家相關部門,起薪3000元以上)。
4.中央戲劇學院:3765元(以戲劇演、導為主,由于商業介入強勢,灰色收入早已倍超工資,起薪3000元以上)。
5.復旦大學:3700元(以出國留學加創業為主,由于上海的西化過度,以進入外企為主,起薪3000元以上)。
6.北京外國語大學:3690元(以培養翻譯人才為主,排名第六位實屬委屈,不含同聲傳譯部分,起薪3000元以上)。
7.中國科學技術大學:3685元(以培養科研人才為主,院士眾多,背景雄厚,一般都進科研院所,起薪3000元以上)。
8.西安交通大學:3620元(以培養綜合高素質人才為主,適應能力強是傳統特色,趨向多元,起薪3000元以上)。
9.上海外國語大學:3600元(以為外企培養翻譯為己任,在國外很火,在國內備受指責,起薪3000元以上)。
10.上海交通大學:3520元(以培養外企職員為己任,畢業生很少待在國內企業,高收入低貢獻,起薪3000元)。
盡管點評內容包括專業特色、行業背景等等,但記者對這樣的點評仍然充滿疑問,因為點評語言過于幽默輕松,類似“高收入低貢獻”、“西化過度”等字眼讓人很難想象是出自嚴謹的研究機構之手。
高校人士談“畢業工資”
“不管這個排行榜的真實性怎么樣,但把大學生的工資排順序就與現在形勢不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工處梁成副處長談了他的看法。
他表示,單純比大學畢業生的工資水平很不科學,也是沒有辦法比較清楚,因為大學畢業生的工資受到各方面條件限制,基本工資落差很大。例如,有的學生畢業后選擇服務西部或者下基層鍛煉,這樣的基本工資即可忽略不計了,而有的學生剛畢業就進入跨國公司或者經濟發達地區,他們的工資水平第一年就可超過10萬元。“我們現在不是比誰的工資高,而是比誰的貢獻大!”梁成深有感觸地說道。
據高校相關人士介紹,重點高校的本科畢業生在畢業之初的工資待遇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高,很多畢業生在基層技術崗位處于適應環境的階段,一般也就1000多元每個月,而很多的職業技術學院高職畢業生由于實行了“訂單式”人才培養,畢業后一般都能拿到2000元甚至3000元,但幾年后本科畢業生的發展潛力就會逐步顯現,而工資水平也是水漲船高,這個現象最能說明高校畢業生的工資比較意義不大。“拿各個高校畢業生工資水平進行排名既不科學也無意義!”高校界人士一針見血地對高校畢業生薪水排行榜進行了評價。
據了解,由于統計上的困難因素,目前包括江蘇省在內的高校并沒有把大學畢業生的工資水平納入考核指標體系內,更多的高校著眼于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的提升。
根據江蘇省教育廳發布的2006年江蘇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江蘇高校畢業生總就業率為95.5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近11個百分點。2006年,江蘇共有高校畢業生287018入,比2005年增加3.6萬人,增幅為14.2%。按學歷層次統計,2006年畢業研究生的就業率為96.03%,本科就業率為95.65%,專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5.43%。據介紹,2006年江蘇高校畢業生協議就業率達到59%,比上年增加5個百分點;而靈活就業率較上年略降,顯示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有所提高。雖然2007年江蘇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數據尚未公布,但記者從一些高校了解到,今年高校就業情況總體趨勢良好,很多高校的一次就業率在8月底就超過了80%。
畢業生就業質量不容忽視
“我能理解制作高校畢業生薪水榜的良苦用心,那就是提醒社會關注大學生的就業質量!”一位教育人士提出了自己對就業工資榜的獨特看法。就業指導專家指出,大學生就業質量是一個內涵非常豐富的概念,應該主要包括大學生的工作收入、工作地點、工作環境、專業對口和對工作的滿意程度等內容.大學生就業率只能反映就業的量但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就業的質而大學生就業的質量不僅能反映就業的″優劣″、結構、層次和性質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就業的量。專家呼吁近幾年各高校都在拼就業率。實際上,對于大學生個體來說,就業的質量比就業率更重要。一方面要積極地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另一方面還必須更加重視就業質量的理論探索在提高就業率的基礎上努力提高就業的質量。
在一份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調查研究報告中顯示,畢業生對簽約單位滿意程度保持在83%至86%之間。大學生就業后的5年里,有三分之一人更換過工作崗位。一份國家教育部發展研究中心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在畢業后最初的5年里,有三分之一的人更換過工作崗位。這種“騎驢找馬”做法是把雙刃劍,新崗位可能更加適合自己,也可能給職業生涯增加曲折。專家提醒廣大畢業生:多數人的職業生涯發展受第一份工作的影響大,所以要盡量走好職場第一步。
除了就業滿意度外,大學畢業生起薪點也呈現下滑趨勢。據統計2007年江蘇省畢業生總數達35.5萬人比上年的28.7萬人增加24%。據一家人才市場統計有6成本科畢業生對薪酬期望值一降再降將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間。這種自降薪金行為會使部分畢業生在面對稍高待遇時而辭職“擇業”出現短期行為。
對于這種變了味的“先就業后擇業”現象,專家指出,“先就業后擇業”本來是為應對就業形勢不樂觀而提出的一種積極的就業觀念,但盲目地“先就業后擇業”不應該成為個別高校提高就業率指標的權宜之計,也不應該成為大學畢業生為緩解就業壓力而追隨的潮流。畢竟,初涉職場的經歷對剛剛走上社會的大學生來說彌足珍貴,甚至會影響他們一生職業心理的穩定性與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