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搜索引擎的發展也可以看到互聯網行業在今后的幾個趨勢:
1、 信息整合的興起
民生搜索大多為結構化數據,并不是傳統爬蟲可以爬取的。往往掌握在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等權威機構手里,他們沒有通過阿拉丁類計劃接入的主動性。搜素引擎會想方設法去整合這些數據。
為此會付出更多成本,也就是要花錢買數據了。這一個趨勢我在《搜索引擎的大數據時代》進行了更詳細的闡述。
信息整合不只是搜索引擎需要。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從何而來?互聯網寡頭有UGC等模式產生的大量數據。部分不同類型的數據要在一起才可以挖掘出價值。
例如阿里的電商數據與微博社交數據的整合、地圖數據與電商數據的整合之后,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數據整合。對于創業公司中小企業,如果想做大數據的生意,更要想辦法去獲取整合數據了。
2、 服務變得更重要
民生是用戶最基礎的需求是生存之本。因此用戶的需求是要解決問題、解決痛點。搜索引擎在提供給用戶信息的同時,更要考慮如何幫助用戶解決他的問題,做好服務。百度與司法部消費者協會的“先行賠付”便是看重服務的體現。
互聯網的本質是信息的組織和流通。伴隨移動互聯網的興起、電商的成熟,互聯網越來越多承載民生、生活功能。尤其是在線下和線上整合加速之時,互聯網將組織服務、依賴服務,而不僅僅是信息。
因此在提供信息、產品功能外,更要思考如何向用戶免費提供更個性化、針對性的創新服務。
3、 用戶的逆襲
互聯網產品盡管都高呼“圍繞用戶為中心”,實際上用戶個體的聲音是很小的。
從手機QQ4.1的升級更是血淋淋的案例。在選擇權有限的情況下,往往只能安于現狀。但伴隨競爭的充分甚至白熱化,用戶逆襲。
單個用戶的聲音通過社會化傳播、UGC式評分評論變得重要(如差評),充分的競爭讓用戶隨時可以用腳投票,互聯網公司需要想方設法,推陳出新保持用戶激情,想出去爭搶對手用戶的辦法、想出捆綁辦法維系用戶(QQ通過好友關系終身捆綁比較奇葩),甚至花錢討好用戶(打車APP)。
百度與司法部中消協合作的先行賠付、獵豹瀏覽器的先行賠付都是伺候用戶的表現。有好產品,得求著用戶用免費用,伺候好用戶免得跑到競爭對手那里去了——哪怕花錢也可以。
4、 企業驅動監管體系完善
互聯網仍然是一個法外之地。隱私安全、電商的假貨問題、網絡欺詐、病毒木馬、支付安全、輿論暴力、知識產權等都存在監管的缺位。而自上而下的監管建立似乎并不靠譜。不論是參考國外,還是主動創新管理,都比較難見到。
百度與司法部、消費者協會的合作,或許是企業推動相關部門最終建立監管體系完善的開端。總得有人推動相關部門來做一些事兒。
企業比相關部門會更加主動。因為企業是市場導向,有市場目標和主卦能動性。相關部門仍然是自我導向。說白了,百度不叫司法部或消費者協會做這事兒,他們也不會主動來做來幫消費者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