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授課。 新華社發(視頻截圖)
實驗一:質量測量演示——
沒有了重量,是否意味著失去質量?
3位航天員老師“站”穩后,先給同學們露了幾手“功夫”——“懸空打坐”、“大力神功”。在失重環境下,航天員們都成了“武林高手”,博得同學們陣陣喝彩。
航天員的表演給同學們帶來了疑問:在地面上,人們一般用天平、臺秤、托盤秤、桿秤、彈簧秤測量物體受到的重力,從而計算物體的質量。那么,失重環境下怎樣測質量呢?
航天員老師用天宮一號上的質量測量儀現身說法。他們從天宮一號的艙壁上打開一個支架形狀的裝置,航天員聶海勝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亞平輕輕拉開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彈簧的作用下回復原位。裝置上的LED屏上顯示出數字:74.0,這表示聶海勝的實測質量是74千克。
王亞平向同學們解釋道,天宮中的質量測量儀,應用的物理學原理是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力)=m(質量)×a(加速度)。質量測量儀上的彈簧能夠產生一個恒定的力F,同時用光柵測速裝置測量出支架復位的速度v和時間t,計算出加速度(a=v/t),就能夠計算出物體的質量(m=F/a)。
認真的王老師還給同學們布置了一道課后思考題:除了運用牛頓第二定律,還有什么辦法可以在失重環境下測量物體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