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最簡單的“無人機”—紙鳶
鳶讀yun,通俗說就是老鷹。紙鳶是什么?這就是現在大家都會玩,且愛玩的風箏,“紙鴟”、“鷂子”、“木鳶”、“飛鳶”,都是紙鳶的另外叫法。
紙鳶發明于公元前的漢初,距今也有2000多年了,發明人是西漢開國功臣之一、淮陰侯韓信。韓信是軍事家,他是怎么想到發明紙鳶的?原來當時列侯陳豨造漢高祖劉邦的反,韓信與陳豨勾結,制作了紙鳶作為里應外合的信號,這也是最早用紙鳶來傳遞情報的實例。
紙鳶一般人都能制作,也方便控制,所以一經發明,便在軍事、間諜活動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紙鳶可以飛得老高,即便被敵方發現,也奈何不了,那時沒有高射炮、導彈什么的,弓箭根本無法擊落。唐朝時魏博節度使田悅起兵謀反,圍攻臨洺城。守將張伾遂放紙鳶與朝廷援軍取得聯系。田悅當時也發現了飄過營房上空的紙鳶,知道是城內傳遞軍情,趕緊找來“善射者”,但根本無法射落,紙鳶飛得“高百余丈”。
我國兩宋時期,戰爭頻仍,間諜備受青睞,這可以說是一個諜戰頻繁的時代。而作為宋朝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京城,聚集了全國重要政府機構,是最接近中樞首腦的地方,因而成為各地間諜的匯聚之地。
時人曾感慨,天子腳下,哪里會沒有外國間諜?官員王存也曾表示過擔憂,說:遼人對我們朝中的事情了解得很詳細啊!
政府為此曾多次下詔,公開招聘京城內外的能人來抓捕間諜,抓到一名賞錢三十萬,還能夠獲得一定的功名。而知情不報或掩護間諜者,不單家長要斬首,妻子還會被流放??梢?,當時間諜成為政府頭疼的問題,所以才要下大本錢來打擊。
當然,宋朝并非一味防御,它也在積極組建自己的間諜和反間諜隊伍,并形成完整的體制。
小檔案
戚繼光的“密電碼”
著名的抗倭將領、軍事家戚繼光發明了作為密電的“反切碼”。他專門編了兩首詩歌,作為“密碼本”。取前一首中的前15個字的聲母,依次分別編號1-15;取后一首36字韻母,順序編號1-36。再將當時字音的八種聲調,也按順序編上號碼1-8,形成完整的“反切碼”體系。
使用方法大概是這樣:如送回的情報上的密碼有一串是5-25-2,對照聲母編號5是“低”字,韻母歌編號25是“西”字,兩字的聲母和韻母合到一起了是di,對照聲調是2,就可以切射出“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