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說
為識別系外宜居行星提供新的線索
在胡永云看來,研究海洋的氣候效應是認識宜居行星氣候狀態非常重要的一步,他們的結果對認識系外行星適宜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以及未來探測宜居行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雖然目前的天文探測技術還很難捕捉遙遠的宜居行星上不同的氣候狀態及其空間模態分布,但胡永云相信,隨著探測技術的發展,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還是很有希望分辨出這些氣候模態的空間分布,并根據這些不同的氣候空間模態來識別系外宜居行星。
延伸閱讀
漫畫家筆下那些潛在的“我們的鄰居”
系外行星調查目前已經進入了規模化發現階段,前不久美國宇航局披露了最新的數百顆系外行星,但是其中并沒有發現可宜居的行星,近日美國網絡漫畫人士蘭德爾·門羅繪制了太陽系周圍天體系統系外行星圖表,他將現有的數據通過可視化的途徑表達出來,可以很直觀地看出潛在宜居行星的大小和數量。他的圖表表明,在60光年的宇宙空間內可能存在超過2000顆的潛在可居住系外行星。
本項研究結果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數據分析結果也是基于開普勒系外行星探測器的觀測數據庫,隸屬于美國宇航局的開普勒望遠鏡在軌運行4年間每隔30分鐘對15萬顆恒星進行觀測,通過微小的亮等變化發現系外行星世界,科學家發現大約22%類太陽恒星周圍的可居住帶上存在適合生命演化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