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被國際奧委會列為2020年奧運會候選項目已經兩個多月過去了,不僅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無人過問此事,熱衷于武術發(fā)展的民間人士對武術申奧也并不看好。這不禁讓人對武術運動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心生疑竇。
今年7月5日,國際奧委會在南非德班宣布,武術、棒球、壘球、輪滑和空手道等8個項目成為2020年奧運會候選項目。2013年年底,國際奧委會將在這8個項目中選出1個,作為2020年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記者近日致電國家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高小軍,詢問武術面對被列入奧運會候選項目這一歷史性發(fā)展機遇有何規(guī)劃,高小軍告訴記者,他最近事情較多,無暇顧及武術入奧一事,并婉言拒絕記者就此事采訪武管中心相關業(yè)務部門的請求。他說:“業(yè)務部門也沒有對這個事情進行什么研究,現(xiàn)在對這個事情也沒有具體的說法,也沒明確哪個部門來管。”
武術第一次成為奧運會候選項目,堪稱武術入奧邁出的歷史性一步,但武管中心淡然處之的態(tài)度卻令人驚訝。對此,廣東省武術文化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歷史系教授馬明達分析說:“我想,這只是國際奧委會給中國一個面子。”馬明達認為,武術不太可能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武管中心的態(tài)度表明,他們也一樣沒有信心。
與官方的冷漠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間習武人對武術入奧的熱情,過去兩個月,北京市武協(xié)楊氏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錢鋒一直異常忙碌,為了表達欣喜之情,他籌備在9月17日舉行“助太極推手入奧”北京通州地區(qū)太極推手聯(lián)誼交流大會。
提出“太極推手入奧”的口號,是因為錢鋒同樣對武術入奧并不樂觀。他認為:“與套路和散打這兩種武術競技形式相比,太極推手更能體現(xiàn)出中國武術的技擊屬性和文化特征。”
太極推手上手容易,適合普通大眾學習掌握。錢鋒希望明年能舉辦一次千人家庭推手聯(lián)誼大賽,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盡可能讓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武術。
出身于武術世家的馬明達自幼習武,是國內武術界的知名人物。他認為,現(xiàn)在的中國武術給人的慣有印象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即舞蹈化、老年化、虛幻化。武術對大眾的吸引力與其他運動項目相比持續(xù)下降,這讓馬明達深感痛心。“在我們這個大學,跆拳道班辦了一屆又一屆,武術卻基本上沒有人練。像我這樣練武的人看了是什么樣的感受?以我這樣的名聲在這里,也是很少有人來找我練武,找我練武的基本上是臺灣、香港和外國的學生,這個現(xiàn)象太奇怪了。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學生完全沒有機會去了解真正的武術。” 馬明達認為,這種現(xiàn)象與武術近幾十年來的競技化改造有很大關系,“這么多年,我們顯然是在走一條偏移的、沒落的道路。”
武術在民國時期稱為國術,當時的競技化發(fā)展已經很有成就。1928年舉辦了第一次國術考試,考試分預試和正試。預試為套路表演,依評分取得正試資格。正試的內容包括徒手對抗的“拳腳門”(散打)和“摔角門”,持械對抗的“刀劍門”(短兵)和“棍槍門”(長兵)。正試比賽不按體重分級,三打二勝,沒有時間限制,沒有統(tǒng)一的護具規(guī)定和要求。
國術考試反映出套路表演僅僅是武術的一個方面,武術實際上是由套路、散打、摔角和兵器對抗等幾個方面共同組成。馬明達表示:“武術仍然是一種運動技巧,體現(xiàn)出習武者的力量、速度、靈敏度等方面的運動素質。武術比賽應該是綜合性的比賽,不應該是像現(xiàn)在這樣,套路是套路、散打是散打的單一比賽。”
新中國成立后,因為歷史原因,對國術的一些成就予以全面否定,另起爐灶發(fā)展武術。馬明達介紹說,現(xiàn)在的武術發(fā)展模式就是在蘇聯(lián)專家的影響下形成的。
在近幾十年的發(fā)展歷程中,武術經歷了兩次大分裂,第一次是將武術劃分為競技武術和傳統(tǒng)武術,第二次是在競技武術里又劃分出武術套路和散打。兩次大分裂之后,競技武術完全成為脫離于武術的人造品,成為武術的片面鏡像,卻代表著整個武術。馬明達說:“我們現(xiàn)在的競技武術從套路的角度說,它對武術的反映不夠全面,從武術自身的項目特征看,它只截取了套路這一個部分。后來散打發(fā)展起來了,它又和套路完全分道揚鑣,而不是兩者融為一體。套路和散打兩個項目差別太大,練套路的不練散打,練散打的不練套路,但實際上,套路和散打應當同為一體。”
“現(xiàn)在的武術,練出來的是武術殘疾人。”馬明達表示,“競技武術在海外已經很落寞,因為它的運動員必須是專業(yè)運動員,必須經過專業(yè)訓練,民間運動員很難達到競技武術現(xiàn)在要求的動作難度。現(xiàn)在競技武術帶來的弊端是運動員矮小化,傷害率很高和徹底舞蹈化。現(xiàn)在的競技武術與武術深厚的文化內涵完全割裂,它是用武術很表象的東西來代表整個武術,就像是用一張虎皮來代表老虎,表現(xiàn)得很淺薄,甚至是庸俗。在某些比賽上,運動員披個斗篷上場自報江湖名號,看起來非常低俗,這至少說明,中國武術運動的高層指導人員根本不大了解武術傳統(tǒng)文化的真諦。”
古人說,“拳打千遍,身法自現(xiàn);拳打萬遍,拳理自現(xiàn)。”顯然,中國武術追求的絕非是表象的花拳繡腿,而是實實在在的真功夫,錢鋒表示:“從現(xiàn)在的套路表演來看,因為追求動作難度和美感,很多動作已經完全喪失了克敵和防御的作用,徹底成了花架子。”
在馬明達看來,武術能否進入奧運會并不重要:“我最擔心的是,如果有關方面用各種手段把現(xiàn)在這樣的武術塞進奧運會,對中國武術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
“武術運動已經到了推倒重來的時刻。我們現(xiàn)在的武術傳播主要是依托體育院校武術專業(yè)的學生,但真正的武術應該是扎根于民間,是非常社會化的民間文化活動,政府的參與最多是支持,而不應是引領,更不能完全壟斷這個項目的開展。”馬明達說,“武術運動該怎么發(fā)展,應該由真正的專家來說話,而不是只聽命于武管中心的官員。”
來源:中國青年報(記者 慈鑫)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