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部門扔下一只“靴子”將近一年之后,中國足壇一度轟轟烈烈的打假掃黑反腐案,終于聽到了足協另一只“靴子”落地的聲音。只不過與前者的重拳出擊相比,后者的力度明顯綿軟,幾乎可以用不痛不癢來形容。
只有罰分罰款,沒有任何球隊降級。多次賄賂裁判和官員的山東魯能俱樂部,竟然僅被罰款了事——區區100萬元還不夠球隊一場比賽的獎金。如此輕描淡寫的處罰,與足協官員此前一再強調的“只要查證,照罰不誤”的態度截然不同,倒是應了此前“法不責眾”的坊間猜測。
據說,之所以如此處理,是足協為了保中超的“大局”,在給公眾一個交代的同時,也好讓將于3月8日揭幕的新賽季中超順利開始。不然,若有球隊降級,勢必影響中超和中甲參賽球隊的數量,賽程不好安排,涉案俱樂部也不會善罷甘休——嘴皮上的官司要打,實質性的舉動同樣少不了。足協當然不希望已有些起色的聯賽再陷僵局。規章固然重要,但足協還是選擇了“大局”。
“以大局為重”這句話,對中國足球來說絕對不陌生。當年為了保所謂聯賽大局,“渝沈假球”案被大事化小,之后為保國足備戰韓日世界杯賽的大局,“甲B五鼠”打假案同樣被淡化處理,而姑息養奸的行為,最終導致假球黑哨在中國足壇肆虐橫行。只不過,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司法部門大舉介入,且有多名足管中心高管鋃鐺入獄之后,中國足協依然故我。看不到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勁頭,更看不到中國足協“依法治球”的決心。
更何況,凡事就怕比較,無論縱向橫向。和之前因打假降級的廣藥、成都謝菲聯以及被取消注冊資格的青島海利豐相比,此次涉案的俱樂部真是太幸運了。與意甲聯賽的打假力度相比,中國足協的處罰方式簡直就是應付差事。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經過打假一劫的意大利足球仍能捧起大力神杯,而中國足球卻還在為亞洲杯小組賽如何戰勝伊拉克隊絞盡腦汁了。
中國足球競技水平的連年下降,與其說是毀在一批貪官、黑哨和作假俱樂部的手上,還不如說是栽在有法不依的坎兒上。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一直是中國足協的處事方針。政策沒有延續性,法規皆為擺設,這也是為什么沒多少人再會對足管中心換掌門寄予厚望,也沒有多少人能看到中國足球有望振興的原因。
國家的強大需要法制建設,足球的騰飛同樣離不開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否則,只會讓守法的人寒心,違法的人猖獗。如此簡單平實的道理,中國足球人不會不懂,中國足協的官員也不會不明白。既然如此,還要拿所謂“大局”作借口,只能是自欺欺人了。
不破不立,不舍不得,不為錯誤埋單,焉能體會切膚之痛,不敢自剜毒瘡,就只能自食其果。中國足協放“大局”一馬,實際上是“將”自己一軍。
來源:中國青年報(曹競)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