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終確定離開已經工作了16年的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崗位、調任總局訓練局局長后,徐利無不感慨地表示,在擔任排管中心主任期間,他盡了自己最大努力。回顧這段經歷,他問心無愧、無怨無悔,“我也是一個有感情的漢子”。
25日在宣布調任決定的會議結束后,卸下了壓力的徐利面對媒體明顯話多了許多,他坦陳這次調任是他人生中一個重要的節點。
他說:“一個人有幾個16年,我覺得從40歲到56歲,我把最好的一段年齡獻給了排球,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無怨無悔。排球也給了我很多,排球中心,排球戰線,排球的教練員和運動員,排球愛好者以及社會各界都很支持,也很關心,我也很感謝他們。新的崗位我沒干過,我會盡力把它做好。”
“如果說有什么做得不夠的地方,總歸一個人的能力、水平是有限的,所以我有什么問題,都是我的問題,是我沒有做好,把問題留給了下一任,對此我表示抱歉。在這個過程中我還有很多需要總結,需要提高的地方。”
1997年排管中心成立后,時任總局人事司副司長的徐利成為排管中心的第一任主任,期間有多次調任的傳言,但最終徐利帶領著中國排球走過了四屆奧運會。
徐利說:“5750個日日夜夜,真的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清楚的,但有一條,我并不是學排球、打排球出身的,我是學籃球、打籃球出身,后來分到人事司,97年從人事司的崗位上來到這里。當時我也并不熱愛排球,但是16年走下來,我不僅對排球界的所有同仁有深厚的情感,我對排球可以說融進了自己的血液,一往情深,風風雨雨走過來哪能沒有感情。”
徐利透露,按照規定他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之后就有調任的可能,但是由于北京奧運會任務繁重,因此并沒有離開。北京奧運會結束之后,他也向上級反映過自己的想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仍然留在了排管中心。他說:“如果那個時候離開,我認為我還有8年的時間,再去一個新的單位,如果信任我的話,我還能沖出一片新天地。大家也都知道,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是一件事接著一件事,確實是也很難說離開的是不是時候,當時顧不了很多。”
備受關注的中國女排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擊敗俄羅斯勇奪冠軍,此后又在北京奧運會上獲得第三名,當時以周蘇紅、馮坤為代表的一批球員也被稱為“黃金一代”。不過,在北京奧運會之后,中國女排的成績下滑很快,不但丟掉了亞洲冠軍,而且在2010年世界錦標賽上僅獲得第十名。中國男排雖然在北京奧運會上獲得第五名的好成績,但大部分時間仍然在低谷徘徊,很難有大的突破。而同足球與籃球相比,同為三大球的排球在市場化、職業化的道路上進步緩慢,也受到了不少批評。
對此,徐利說:“大家的共同努力創造過輝煌,但我想潮起潮落,對于競技體育來說道路的確也不那么平坦,在前進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我以為都是正常的,比如說現在這段時期,由于各個方面的原因制約我們這項事業當前取得更好更快的發展。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僅光依靠排球中心,排球中心固然重要,作為一個項目的主管機關,特別是領導班子,乃至像我這樣的一把手都非常重要,但不能光靠這些,如果一個人有這么大本事的話,中國足球早就上去了。”
在倫敦奧運會之后,排管中心主任人選一直懸而未決,男、女排兩支國家隊的主教練也遲遲未能確定。按照排管中心的計劃,國家隊的主帥將于3月底至4月初期間公布,排管中心新任主任潘志琛在上任伊始,就面臨著備戰2016年巴西奧運會的重任。對于自己的繼任者,徐利也呼吁各界給予支持和體諒。
徐利說:“巴西奧運會只有三年半時間,時間很緊,同時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我們的對手越來越多,美洲、特別是歐洲這幾年的進步確實很快,與此同時,日本、韓國乃至泰國進步也很快,過去我們一統亞洲天下,現在是四強爭霸。更為嚴峻的不是別人的進步,而是我們自己所要面臨的現狀情況,確實是有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很復雜,無論是國際形勢還是內部情況,給新一屆領導班子留下了很多難題、課題,三年半的時間說長,其實很短。在這么短時間里新班子一定會積極努力,希望社會給予更多體諒,也算是我的衷心愿望。潘主任真的不容易,他比我還大兩個月,56、57歲來到這么一個壓力很大、形勢又很嚴峻、要求又很高的崗位來工作,需要勇氣。”
一直以來在公眾面前不茍言笑的徐利在說到即將離開排管中心時,聲音也有些哽咽。他說:“一直說要調任,已經走了八年,都沒有走成,現在走了。走了實際上我還是那句話,走了我也希望排球在新的領導下可以走得更好。排球不是我的,也是我的,排球是我熱愛的事業,它是國家的,是全國人民的,中國女排大家都喜歡,希望她好,你如此,我也如此。”
來源:新華網(記者 徐征)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