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2日,中國女排抵達武漢,主教練郎平受熱捧。CFP供圖
中國女排今天(8月12日)中午從香港飛抵武漢,備戰將于本周末舉行的世界女排大獎賽武漢站比賽。和香港站比賽開始前多名中國隊員進行替換一樣,中國女排又將以一套不同的陣容參加武漢站比賽。自郎平今年4月掛帥中國女排以來,中國女排在國際賽事上已經取得13連勝。實際上,這只是一個表面現象,郎平給中國女排帶來的最大變化,并不僅僅是戰績的提升,而是全隊正依照郎平的執教思路逐步改變。
當中國女排抵達武漢時,隊中并沒有王一梅、馬蘊雯、張磊和王娜等參加過香港站比賽的隊員,這些隊員已經從香港直接返回北京訓練,而此前在北京訓練的米楊、姚迪、劉丹和劉晏含則趕赴武漢與全隊匯合。
此時,外界對于中國女排的人員“大換血”已不再驚訝,但8月2日,當中國女排以一個全新陣容出戰本賽季世界女排大獎賽第一站——澳門站的比賽時,人們對郎平舍棄一兩年來一直是中國女排主力的惠若琪、楊菁、徐云麗、殷娜等人確實感到有些意外。而在一周后的香港站比賽上,中國女排又對全隊進行了調整,劉曉彤和劉丹等5名隊員返回北京,惠若琪、殷娜和徐云麗等7名主力則趕赴香港。到此次武漢站比賽即將開始之際,中國女排又一次進行了人員調整。
按照郎平所說,參加大獎賽,要給新人更多的機會,自己并沒有考慮最終的成績。對其能力已經熟知的老隊員,要給予一定的保護,讓她們的身體有休息和恢復的時間。由于今年是全運會年,一些隊員擔負的地方隊任務已經很重,沒必要讓她們為不斷完成比賽任務而疲于奔命。
同時,郎平讓中國女排加強“板凳深度”,而建立多套陣容也是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體現。當今國際排壇勁旅都在努力縮小主力與替補陣容的實力差距,盡量避免球隊在比賽中有明顯的“弱輪”。只靠一套陣容打天下的隊伍已經很難成為最終的勝者。實際上,中國女排這幾年也吃盡了因為人才捉襟見肘、主力與替補實力相差太大的苦頭。只靠一套陣容參加大賽,還極易造成主力隊員在大賽后半程體力下滑,導致全隊后勁不足。
在已經結束的兩站大獎賽上,中國女排以全勝戰績兩奪冠軍,而且還發現了朱婷這個極具潛力的新人。朱婷在今年6月舉行的世青賽上被評為最有價值球員,8月就參加了國家隊的比賽,郎平對她予以充分信任,加速了她的成長。在香港站最后一場與實力相對較強的土耳其隊的比賽中,郎平敢于在決勝局讓朱婷擔當重任。這位小將賽后說,自己經歷了排球生涯以來最重要的一次磨練。
郎平在上任之初就表示,要培養中國女排的新人,充實全隊力量,重建中國女排多、變、快的戰術特色。中國女排主力隊員參加國際比賽的輪換制可謂郎平的首創,但她的決策能夠得到順利實行,還緣自她對國家隊的絕對掌控。
國家排管中心主任潘志琛在宣布聘請郎平擔任中國女排主帥時曾表示,要給予郎平充分的信任和空間。事實證明,在國家隊的管理和改造上,郎平有寬松的外部條件推進著自己的想法。
在中國女排宣布新一期人員大名單時,前國家隊隊長、主力二傳魏秋月意外落選,無論是排球界內部還是球迷對此都有不同的意見,但郎平的決定仍然得以執行。一切都為了中國女排的復興,而不屈服于人情世故,這就是郎平的態度。
兩站大獎賽分站賽冠軍和國際比賽的13連勝,為郎平全面打造“郎家軍”開了個好頭,不過,也正像郎平在香港站比賽后所說,截至目前,中國女排還沒有與太強的對手過招,考驗全隊的時刻還沒有真正到來。放眼未來,能夠在與強隊交手時失利甚至是連遭敗績的情況下,郎平的決策能得以繼續執行,“郎家軍”才能真正成形。
來源:中國青年報(記者 慈鑫) 北京: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