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代人的遺產
我為首次踏上巴西國土而倍感興奮。部分是因為我終于可以練習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學習的葡萄牙語了。
當然,這次巴西之旅的內容遠遠多于練習語言。我將最終著陸在一個被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稱作“未來之地”的國家。我對巴西的印象是豐富的資源、肥沃的土地、亞馬遜、里約熱內盧人、桑巴、足球和有巨大基督雕像矗立在峰頂的基督山。我的葡萄牙語老師來自圣保羅。當他聽到我說“Jesus é Brasileiro”(耶穌是巴西人)時開心地大笑。
我認為,作為世界第五大國家的南美國度巴西擁有很多其他國家并不具備的、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未來的條件。
這也許就是為什么來自世界各地13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即將聚集在里約熱內盧并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會議(簡稱為“里約+20”峰會)上共同探討通往更安全 、更公平、更清潔、更綠色和更繁榮的未來世界的途徑。
在未來幾天中,將有五萬余人從世界各地涌入里約熱內盧。屆時各國政商界領袖和非政府組織將出席數以百計的活動。
距離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舉辦的地球峰會已經有20個年頭了。1992年的峰會標志性達成了氣候變化、森林經濟和生態多樣性的全球協議。
然而這些協議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成效。在過去的幾年中,世界領袖們并沒有在氣候變化會議上達成足夠避免最不理想狀況的共識。
這確實讓人非常沮喪。但是我并不確定這是否是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屢次忽視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催促而毅然拒絕參加里約峰會的原因。奧巴馬將派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代替他參加峰會。
這一安排讓很多在美國的環保主義者表示不滿。Jeffrey Sachs就是其中一位。Jeffery Sachs是哥倫比亞大學地球學會的負責人,同時也是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項目的顧問。在周一紐約舉辦的一個中國研討會上Sachs預測兩個總統候選人,無論是奧巴馬還是米特?羅姆尼都不會在11月競選前的這四個月中提到“氣候變化”等詞語。在Sachs看來,當今的美國政治家再也不會探討任何成年人之間的嚴肅話題了。
雖然缺少了清晰、有力的美國領導力的參與確實會影響全球人們的努力,但是剩余的130個國家的參與是值得稱贊的。
確實。挑戰是巨大和眾多的。正如報道中所說,各國還在峰會即將達成的“我們期望的未來”文件草稿上爭論不休。然而如果領導人們愿意談論相關話題并分享在發展綠色經濟中的最佳實踐成果而不是在挑戰面前退縮的話,世界將會前行。
這點在當前世界正在經歷的全球經濟緊縮的格局下尤為重要。
這個星期日希臘大選的附帶結果,即希臘也許會退出歐元區已經讓很多世界領袖無眠。
與此同時,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仍然肩負著為國民減少貧困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重壓。遵循綠色的發展道路就要達到所有嚴格的環保標準。這也許意味著較慢的經濟增長和更昂貴的經濟增長。
不幸的是這也許是拯救世界的唯一途徑了。
發達國家已經給地球留下了巨大的歷史性負擔。當今的發展中國家無法再重復這些奢侈的錯誤了。
畢竟我們不希望留給我們的子孫后代一個沒有希望的世界。
(來源:中國日報 陳衛華 編輯:孫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