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湖北
![]() |
“亞運中國行”走進武漢 2009-11-25 16:07
中國日報網消息: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迎來倒計時一周年、廣東全面進入“亞運時間”、武廣客運專線即將全線通車之際,“亞運中國行” 11月25日走進武漢,向華中人民送達廣州亞運的盛情邀約。廣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曉玲,武漢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朱毅出席。王曉玲表示,“請華中人民繼續關注廣州,積極參與亞運,使第16屆亞運會真正成為一屆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文化體育盛會,成為全國人民和全亞洲人民的共同節日。” “13天前的 11月12日,第16屆亞運會迎來了倒計時一周年的重要時刻,至此,廣東省進入亞運時間,第16屆亞運會的各項籌備工作進入提速階段。”廣州亞組委副秘書長、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古石陽在媒體見面會上介紹廣州亞運會籌辦情況及特色。 破解四大難題 辦好亞運會 王曉玲說,廣州作為代表中國承辦2010年亞運會的省會城市,也是繼日本廣島和韓國釜山之后舉辦亞運會的第三個非首都城市,會面臨著許多的壓力和困難,同時09年初經濟危機對廣州也有不小的影響,所以對辦好亞運會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上半年廣州經濟整體情況良好,1-9月份GDP保持了10.5%的增長,同時背靠13億中國人的支持,廣州還是有信心辦好第16屆亞運會的。 除此之外,古石陽副秘書長介紹道,廣州要想辦好這屆亞運會,還有三大難題,“一是國際化與中國特色的融合”,因為亞運會的舉辦、管理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亞奧理事會,舉辦城市只是做好協調工作,但是既然是在中國的廣州舉辦,就必須要體現出中華文化、嶺南文化,同時也要兼顧亞洲的多元文化。“二是來自北京奧運會和多哈亞運會的壓力”,北京奧運會是舉全國之力,多哈亞運會有強大的資金支持,而廣州在這些方面不占優勢,“三是要兼顧到賽事場館的賽后利用”,目前場館的建設等都是采取市場化運作的手段,以保障資源的優化配置。 史上賽事項目最多 獎牌數量最多 古石陽說,廣州亞運會在競賽項目設置上充分考慮亞洲各國各地區體育運動發展的需要,讓亞洲各國各地區運動員更廣泛參與和分享本屆體育盛會,一共設置了42個大項,473個小項。其中,北京奧運項目28個,非北京奧運項目14個。這是亞運歷史上競賽項目最多的一屆運動會。根據亞洲各參賽代表團預報名的統計,本屆亞運會將有45個國家和地區12000多名運動員參加比賽,將是參賽運動員最多的一屆亞運會。 據悉,自本屆亞運會之后,亞奧理事會將對賽事的項目進行限制,基本控制在35項以內。 推廣亞洲特色 體現傳統體育優勢 在非北京奧運的14個項目中,有許多項目都是第一次被容納到亞運會中,這些都是各個國家的傳統體育項目,如卡巴迪、體育舞蹈等。在體育賽事多樣性的同時,比賽本身對觀眾來說的觀賞性成為了不少人心中的疑問。 “我們針對這樣一些項目,會進行賽前推廣。” 古石陽向大家介紹道,如請印度的卡巴迪表演團隊到廣州的高校去表演,同時組織隊伍參賽。除了賽前推廣,對于一些生僻的體育項目,還會采取賽前展示等方法,向廣大的觀眾進行推介。 “本屆亞運會不僅要辦成體育的盛會,還要辦成文化的盛會”,古石陽介紹,廣州亞組委以體育為平臺,文化為紐帶,重視促進亞洲各國文化的交流。 編輯:肖亭 黃煜瑜 來源: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記者 郭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