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目標
今年城鎮新增就業36萬人
今年的就業工作主要預期指標顯示,本市城鎮新增就業36萬人,需促進17.5萬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7萬名就業困難人員、5萬名農村轉移勞動力實現就業,北京生源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
為此,本市將圍繞推進重大項目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繼續完善就業政策體系,加大從事“綠色就業”城鄉勞動力等方面的政策幫扶;完善促進區域就業均衡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政策;完善失業登記辦法和失業預警標準。
“大學生村官”保持8000人
本市將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穩定“村官”隊伍。加大企業吸納就業、畢業生自主創業、到基層就業等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崗位信息采集發布制度;制定“大學生村官”管理、考核等辦法,繼續開展選聘“大學生村官”工作,使隊伍穩定在8000人左右。
本市將通過社區崗位安置和用人單位招用幫扶10萬名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大力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強化政策支持、創業培訓和服務,全年扶持6000人創業,帶動2.4萬人就業;深入推進充分就業創建活動,充分就業社區(村)達到60%。
■部分舉措
市級機關招錄“基層一線”公務員將達100%。今年,除特殊職位外,市級機關招錄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人員的比例要達到100%,區縣要達到80%,做好“大學生村官”等服務基層項目人員的定向考錄工作。
擴大公務員公開遴選范圍。今年,繼續擴大公務員公開遴選范圍,選拔優秀基層公務員充實黨政領導機關,建立來自基層一線的黨政領導干部培養鏈;對競爭上崗工作加強政策指導,提高競爭上崗人員比例。
確保農民工工資無拖欠。今年加大對拖欠工資,尤其是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的查處力度,確保無拖欠工資問題。本市全面推行小企業勞動合同制度,推動勞動合同集體協商“彩虹計劃”。各類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5%以上,其中,30人以下小企業簽訂率達到85%以上,地方企業城鎮職工續訂率達到85%以上。
高技能人才培訓補貼標準將提高。今年,本市將完善培訓補貼政策,擴大補貼范圍和工種,提高補貼標準。推進企業技能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健全技能人才鑒定體系。將培養高級工5萬人,技師、高級技師1萬人。
開通國際人才來華綠色通道。今年,本市將研究制定高層次外國專家特聘制度以及因公出國(境)培訓、外籍人員在京工作管理等政策。建立在京工作高層次外國專家數據庫,開辟金融街等國際人才聚集區來華許可辦理的綠色通道,搭建市區兩級管理服務體系。打造10個高端精品引智項目,建立10-20個優質境外培訓渠道。
中關村建職稱評價快速通道。今年,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人才引進機制向全市重點產業、區域和項目延伸。研究制定加強非公經濟企業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等重點產業區域試行職稱評價快速通道,突破學歷、資歷、身份限制,選拔優秀人才。
■新政焦點
企業外地職工也將享生育險
【新政】本市機關、參公管理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都將納入工傷保險覆蓋范圍,統一各類用人單位工傷保險制度、待遇和標準,實現工傷保險制度全覆蓋。
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企業外地戶籍職工等納入生育保險覆蓋范圍,實現生育保險制度全覆蓋。
【解讀】本市生育險政策適用人員范圍為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城鎮各類企業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具有本市常住戶口的職工。生育保險基金支付范圍包括生育津貼,即女職工產假期間的工資;同時還包括生育醫療費用,即女職工因懷孕、生育發生的醫療檢查費、接生費、手術費、住院費和藥品費;還包括計劃生育手術醫療費用。按照規定,生育、計劃生育手術醫療費用符合本市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項目規定的,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
生育險制度對保障育齡婦女生育和就業時的權益有著特殊意義。女職工孕、產期間發生的相關費用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個人及企業不負擔,減輕了企業負擔和在招收女工時的顧慮,有利于育齡婦女生育權益的落實和促進婦女就業。
【案例】
外地職工生孩子自掏腰包
張女士和周女士在一家公司工作,不過張女士是北京人,參加了生育保險,而周女士夫妻二人都是非北京戶籍。
張女士在住院生產時繳納了5000元押金,出院退了3600多元,她自費的部分大部分是住單間的床位費,如果住最普通的多人間,床位費也可報銷。除此之外,在產假期間,她還領到了生育津貼。
周女士生產費用是6000多元,全部自掏腰包。公司在周女士產假期間按照平均工資的標準為她發工資,金額與張女士的生育津貼差不多。對此,周女士很不滿,認為這有歧視外地人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