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1個港資、1個澳資、13個臺資項目在第十三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上成功簽約落戶福建,助力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與發展。
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正式獲批,以及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成功率團訪問香港、澳門,閩港澳臺合作交流不斷升溫。18日,來自美國、德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加拿大以及臺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74個項目與福建各地簽約,其中有外資項目45項,總投資22.4億美元,擬利用外資11.3億美元。
本次簽約項目涉及先進制造業、現代商貿物流業、旅游業以及閩臺合作辦學等領域。簽約的13個臺資項目盡顯大手筆,僅臺灣華生集團就投資9000萬美元,擬在福州青口投資區建設物聯網和節能低碳照明產業基地,生產LED、物聯網視頻識別芯片等一系列高新技術產品。福州市官員表示,此項目將促進福州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集聚。
今年3月底,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率福建團赴港澳展開經貿交流、招商推介活動,成效顯著。此次簽約中,又有21項港資項目投資福建,其中香港景豐投資有限公司投資2500萬美元,選址福州長樂,征地576畝,建設差別化化學纖維項目。
從簽約的統計數據看出,港臺投資項目比例逐年增大,僅福州地區就有港臺地區直接投資項目10項,利用外資2.45億美元,占福州簽約項目利用外資的60.20%。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 (記者 胡美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