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年俗:回家過年最講究吃
在河北,每到過年,要吃很多次年飯。朋友請吃;單位團拜;作為家屬跟著“野獸”去蹭飯領紅包;大年三十在家里更是吃的開心,享受、愉快!因為這一年的年飯做得最好,吃的最香,其中的親情、團圓情,更是讓人樂在其中,因而說,過大年,除夕夜的年夜飯最最讓人留戀。燕趙大地,最講究吃,除了過大年的年味飯,還有許多許多,主食方面:點紅的圓饅頭,為過年專門制作的年糕、煎餅、熟食面、棗卷、豆包、大卷,面食的豬狗等,真是應有盡有。副食方面:八大碗、扣肉,紅燒肉,蒸肉條,炸的扦子、丸子、四喜丸子、精制作的魚、蝦,豬、牛、羊肉制品。而提起的各地的年飯,更是讓人想起直流口水,簡單列舉幾例,就可足見一斑。
其一,“廣府酥魚”南北聞名
邯鄲永年廣府古城是著名的太極之鄉,當地獨特的美食也令游客贊不絕口。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廣府酥魚。廣府酥魚以其選材精良,制作方法獨特,色鮮味美,營養豐富獨樹一幟。我們可以一起去嘗嘗這“廣府酥魚”。 陳海平是地道的廣府人,在廣府古城東關開了個飯店,門口掛著正宗廣府酥魚的招牌,這也是他飯店的招牌菜。從他爺爺開始,到他這里他們家做廣府酥魚了已經是第三代了。陳海平說,做廣府酥魚,第一關首先是選材要精到。制作廣府酥魚的魚必須是廣府當地野生的小鯽魚。“買魚后把魚鱗刮了開了肚子,晾干,過油炸就可以裝鍋了”。“裝好鍋以后,放蔥姜蒜花椒。把魚擺好,放糖醬油醋鹽。直接上火,放火上燉五個小時。大火半小時,然后用慢火燉。” 經過五個多小時的慢火熬燉,出鍋后的酥魚形狀不變,但是已經是肉酥骨爛。從魚頭到魚尾都可以食用,不用再擔心魚刺的問題。陳海平請我們一起品嘗了他剛剛做出的酥魚。真不錯,“骨頭都酥了。” 又香又嫩,美味可口。
按照陳海平演示的,廣府酥魚制作好像沒有多復雜。然而,要做出正宗的廣府酥魚有很多訣竅,比如底料的種類,大火、小火火候的把握,糖醬油粗鹽等調味料的配比等等,一個環節掌握不好,做出來的魚味道就不正宗。“廣府酥魚的特點是酸甜咸綿。沒有這特點不是廣府酥魚。吃這個都是靠醋酥的。”
廣府酥魚能夠在廣府誕生,與廣府周邊水域寬闊,盛產鯽魚有很大關系。盡管何時開始酥魚的制作已經不可考證,但據最早的記載至今也有百年的歷史了。并且廣府酥魚還曾得到包括毛澤東主席在內國家領導人的喜愛和肯定,“1961年,毛主席視察邯鄲時,原地委食堂小張師傅(廣府人)做了兩樣酥魚,送于主席。毛主席品嘗之后,贊不絕口,給了很高的評價,主席認為魚骨中含磷、鈣還可以被人吸收,山珍海味,在營養價值上,也不過如此。于是主席便把帶來的廚師留在邯鄲學習酥魚制作工藝,于是酥魚制作手藝便流傳到了北京。”
如今,隨著廣府太極文化的發揚光大,隨著廣府古城旅游的發達,廣府酥魚已經是名揚海內外,成為了越來越多游客來廣府必嘗的一道獨特美味,從而也成為燕趙大地民眾過年不可缺少的一道美味鮮肴。
其二,劉羅鍋做詩稱贊的香河肉餅。
說起過大年的美食,河北的人們都要說一說香河的美食,那就是被劉羅鍋做詩稱贊的香河肉餅。香河肉餅歷史悠久,不少店都打著“百年老店”、“祖傳秘方”的招牌,來香河買家具的游客也習慣逛完家具吃上一頓香噴噴的肉餅。香河肉餅之所以能夠得到美食家和民眾的贊譽,在于 香河肉餅,皮薄,肉厚,既可當菜,也可做主食,符合北方人的吃喝習慣,咬得實實在在,細品韻味悠長,如今香河肉餅已經成了香河的一張名片。 據說香河肉餅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其前身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突厥餅。因突厥游牧民族牛羊肉充足而面食少。所以在招待客人時,做成薄皮兒的肉餡餅以表示自己熱情。后來,這種制餅的方法流傳到了同樣是古代少數民族聚居的回鶻及回回地區。在明初,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時,就有大批回族人被遷移到北京東部河北香河一帶。在移民香河的回族中,有個姓哈的人家搬過來不久,就開了家小飯店,并且取名“哈家店”。隨之而來的自然還有他祖傳的制餅技術。
據說宰相劉羅鍋吃過香河肉餅之后也是嘖嘖稱贊。肉餅傳人張井林說:“劉羅鍋私訪哈家飯店,走前贈詩一首‘香河有奇餅,老嫗技藝新,此店一餐畢,忘卻天下珍。’”就這樣,因為劉羅鍋的的稱贊,本來就小有名氣的香河肉餅更是載譽全國。
此外,有200多年歷史的名吃“柴溝堡熏肉”、“康熙皇帝都贊不絕口的八溝羊湯”、河北美食“驢肉火燒”、別具風味 甜而不膩的唐山麻糖等。這些美食為河北民眾歡度春節提供了獨特風味的美餐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