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民工荒”一邊“就業難”問題出在哪里?
焦點:有人聯想到20多年前市場經濟初興時的“腦體倒掛”現象,當時有人戲稱“搞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在全社會崇尚科技、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今天,“大學生工資不如農民工”根源何在?
【觀點一】大連重工高級工人技師王亮代表:是企業太急功近利了。按理說,大學生基礎好,學習能力強,開始操作方面差點,但進步也會很快。可是很多企業想降低成本,盡快賺錢,所以喜歡用技術熟練的農民工。這些企業沒有長遠眼光,沒有耐心培養大學生。
【觀點二】北京市政協副秘書長謝朝華委員:企業不要大學生,可是對農民工也不夠好。一方面急著用人,另一方面又不想提高工人待遇。欠薪時有發生,加班、侵犯權益更是家常便飯。新一代農民工也轉變了就業觀念,不是為了混口飯吃就什么都肯干,他們也要求好的生存環境,也要求發展,也要有精神生活。現在農民工選擇越來越多,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憑什么還大老遠跑你這兒來受氣?“民工荒”本質是“權益荒”。
【觀點三】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江委員:根源在社會。社會正處于一個特殊時期,存在“三碰頭”現象:大學生就業難,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就業要求高,困難職工數量也到達峰值。幾個群體都需要解決就業問題,壓力很大。這與當年的“腦體倒掛”沒什么直接關系,這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社會轉型的必然結果,反對來又對這兩者形成了倒逼機制。
(記者點評)有人沒事干,有事沒人干,這就是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其背后凸顯的是片面依賴大量廉價勞動力的發展方式日漸窮途末路,再不轉型升級,就難以為繼。一方面,掌握了高端知識的大學生無用武之地;另一方面,素質越來越高的農民工不愿意再去充當“苦力”。必須提高技術含量,去干那些價值更高的事情,才能讓企業、人才各得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