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十二五”規劃新提法 新華社發
中國政府首次在新的五年規劃中提出的“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措施,將不會推高中國通脹的預期及影響世界經濟的運行。
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會正在審查和討論的“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超過7%。同期,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是年均增長7%。
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指出,“雙同步”戰略是中國分配制度改革的一個重大突破,五年后,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是可能的。
然而,西方一些人士對此表示擔憂,未來中國居民工資上升、收入提高后,將帶來生產成本上漲,拉動世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不僅推高國內通脹壓力,還會影響世界市場的穩定,很可能使西方一些主要經濟體產生滯脹的風險。
北京的分析人士表示,“雙同步”是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不會推高國內的通脹預期,更不會向世界“輸出通脹”。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魏眾說:“不能光盯著居民收入增長和勞動報酬增長,而忘了與之同步的經濟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他認為,如果只是單純強調前者,當然會有通脹威脅,但因為是“同步”,兩相抵消,產品價格會保持穩定甚至出現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