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臨近父親節,有商場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受訪的五百名八至十七歲的中小學生中,兩成人認為“好爸爸”應該要愛惜自己,一成九人更希望父親變成“人肉提款機”。調查又問及理想爸爸人選,發現逾三成人揀選香港首富李嘉誠為“好爸爸”之首,反而自己的父親只是排行第二。
新鴻基地產上月于轄下的商場及社交網站,進行了一項名為“十大爸爸人物”問卷調查,列出13名理想爸爸人選,包括“我的爸爸”、香港首富李嘉誠、候任特首梁振英、美國總統奧巴馬、球星貝克漢姆、藝人成龍、李小龍、謝霆鋒、張學友和廖啟智等;以及列出十個“好爸爸應有的條件”,供受訪學生揀選。
調查訪問了約五百名八至十七歲的中小學生,結果顯示,兩成受訪者認為好爸爸的首要條件為“愛惜我”;其次是希望爸爸變成“人肉提款機”,占一成九人;有一成二人則認為好爸爸要“搞笑有趣”,為第三個要求,余下條件是“樣樣皆能”、“夠威夠潮”、“隨傳隨到”、“靚仔”等。
調查同時又發現,在理想爸爸的選擇中,由李嘉誠名列首位,獲多達三成三人推舉,“我的爸爸”及歌手張學友,各有一成三及一成人選擇。至于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及美國總統奧巴馬,同樣排第十,僅不足一個百分點的受訪學生認為他們是理想爸爸。
沙田區家長教師會聯會顧問兼香港家庭教育學院董事余榮輝認為,小朋友認為理想父親要愛惜自己,是毋庸置疑的,但對于父親被視為“人肉提款機”,他感到悲哀。“傳統中國嚴父慈母的形式逐漸淡化,現代的家長會以金錢和物質滿足子女的欲望。”他又稱,不少現代家庭大多只有一名子女,在沒有兄弟姊妹的陪伴下,父親容易成為子女的玩伴,但家長花錢為子女提供物質前,宜加衡量需要性。“現代家庭強調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家長在衡量給予子女物質生活時,應考慮購買該物品的必要性,如為子女購買智能手機是否有真正的需要、報讀興趣班是否對子女有益等。父母在教育子女金錢觀上,宜作出適當的調整。
來源:中新網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