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這15年發展好不好?“不用和其他地區比,而是要從完美的角度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5月28日在接受內地媒體專訪時,不止一次提起“完美”這個詞,經濟成就也好,行政效率也好,都不是“夠不夠好”,而是“夠不夠完美”。
香港將迎來回歸祖國15周年慶典,即將完成7年任期的曾蔭權,談起香港這些年的發展成就,語氣神情透出一種輕松。
“香港經濟地位已是世界最前沿”
“香港的人均GDP1997年是2.7萬美元,現在大約是3.5萬美元”,“作為世界上一個成熟的金融體系,這樣的上浮還是不錯的”。曾蔭權說,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交易額,與1997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首次融資在港上市的公司,已經連續3年超越紐約和倫敦。香港是全世界第三大的海運轉口港,航空客運世界第三,貨運世界第一,“我們相信,香港目前的經濟地位,已是全世界的最前沿”。
標準普爾信貸評級“香港是最高的3A評級,從1997年到現在已經升了3級”,“香港經濟自由度全球第一,美國傳統基金會連續18年將香港評為全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系”,“還有讓我們興奮的是”,曾蔭權說,最近瑞士世界經濟論壇評出區域金融發展指數,香港名列第一,“這是有史以來首個亞洲城市獲得這個評級”。
民生方面,“香港實施了最低工資,增加了社會保障,改善了醫療服務,還推出了新的就業交通補貼。此外,針對最底層的基層市民生活,香港還推出了關愛基金,長者交通優惠很快也將實施”。“香港失業率從2003年‘非典’時最高的8.7%,到目前的3.43%左右,幾乎是全民就業。”
政制發展方面,曾蔭權表示,今年的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就已經“更加民主”,將選委會擴大到1200人。此外,“定下了普選的時間表,也是一個很大的成果”。
根據2007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決議,香港在2017年可以普選產生行政長官,在行政長官實現普選之后,可以普選產生立法會全部議員。
總結香港政治、經濟、民生的發展變化,曾蔭權說:“雖然仍面臨不少挑戰,我們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一國兩制’在港成功落實毫無疑問”
香港為什么可以取得這些成就?曾蔭權說,離不開港人不屈不撓和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同時國家對香港的支持也非常重要。他把香港“背靠祖國”的優勢歸納為8條:香港服務業可以免稅進入內地;個人游為香港提供了超過一半的境外游客;與珠三角的合作為香港經濟注入活力;國家支持香港興建港珠澳大橋、港深高鐵,有利香港發展;“十二五”規劃將港澳單獨成章;國家支持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國家對食品、淡水、能源方面的支持,保證了香港的穩定;國家支持香港以獨立成員身份參與國際舞臺等。
同時,香港對國家的改革開放也做出了巨大貢獻。曾蔭權說:“香港是內地最大的外來投資者,其中包括對各省市的投資。”他說:“從1997年到現在,內地的機構和企業在香港證券市場和債券市場的融資已經超過3.3萬億港元,這是個巨大的數目,所以‘一國兩制’創造的是對國家、對香港的雙贏局面。”
記者問:“有人說香港回歸至今,一國多了,兩制少了,您怎么看?”
曾蔭權回答:“香港人認為,(香港發展)目前已經不用與其他地區比較了,是自己如何做得更完美,有人批評香港一國多,兩制少,但也有人講一國少了,兩制多了,各方面的意見都有。”但不可否認的是,“香港人在這15年中,愛國情懷更加深了。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港人熱心支持重建的項目,(就是)對國家的情懷。”至于國家對香港的影響力變大,那不僅是香港,對全世界影響都變大了,“更重要的是國家根據‘一國兩制’基本法辦事,香港擁有的自由沒有改變,香港的生活方式沒有改變,所以我們相信,香港做得仍不完美,很多事情我們會做得更好,但‘一國兩制’成功落實在香港是毫無疑問的。”
“這是我一生最大的光榮”
記者:“如何評價您7年的執政,您有哪些經驗可以與大家分享?”
曾蔭權:“我多年的公務生涯中,一個強烈的信念就是相信香港人,我相信香港人是理性的,相信他們可以求同存異,尋求共識,有事情發生可以應對挑戰,香港崇尚自由,尊重法制,要公平正義、廉潔、多元和包容,這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保護這個價值我從未搖動過,它一直是我施政的原則和信念。”
“我為香港人服務已經超過45年,期間,確實有高低起伏,既經歷過困難,也品嘗過成功的喜悅。其中的一點經驗就是,隨著科技的發達和社會的開放,越來越難掌握不斷變化的民情,大眾重視的是短期可見的利益,但是作為政府要為社會長遠的利益籌謀,兩者之間不停地發生矛盾;我們的施政是在陽光下,挑戰蠻多,面對這樣的發展變化,我從未讓自己放松過。自我評價是一件蠻危險的事情,這個應該留給社會和歷史來做,但作為公職人員,能夠與香港人一起走過曲折但前途光明的路,這是我一生最大的光榮。”(記者 王平)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寧波